[发明专利]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8203.3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斌;邢佳枫;陈平;陈晓飞;谷奎庆;孙晴;薛龙;岳宗礼;侯佳;周兰霞;姚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7/00;C02F3/30;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樊凤竹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高效 处理 生物 滤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所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出水堰、布水管、外循环单元以及曝气单元,所述池体内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池体内的空间分为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水区、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以及清水区;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内壁,并位于所述清水区的顶部;所述布水管垂直于所述池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池体的进水区;所述外循环单元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出水堰内,所述外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出水堰内的清水引流至所述进水区;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以及与所述曝气泵连通且伸入所述进水区的曝气盘。本发明提供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提高脱氮除碳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氮循环是生物圈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废水中氨氮的高耗氧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和“赤潮”破坏水体环境,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人类误食被污染的水产品会危及生命安全。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含有复杂有机物组分的污水,这些物质经过食物链的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因此对于废水排放到收纳水体前的脱氮除碳尤为重要。
相较于脱氮除碳的物化处理方法,生物脱氮除碳技术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碳技术根据时空分布原理保证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实现,由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限制致使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碱度消耗、外加碳源的投加、曝气运行成本高、操作系统繁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旨在实现高效、节能的实现对废水的脱氮除碳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池体内的空间分为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水区、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以及清水区,所述第一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内分别填充有填料,所述隔板上具有过水通孔;
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内壁,并位于所述清水区的顶部;
布水管,垂直于所述池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池体的进水区,一端用于连通进水水源;
外循环单元,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出水堰内,所述外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出水堰内的清水引流至所述进水区;以及
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以及与所述曝气泵连通且伸入所述进水区的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布水管的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进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水箱,以及设于所述进水水箱出水口的第一蠕动泵;
所述布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水侧,所述布水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之间还设有第一调节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出水单元,所述出水单元包括出水水箱,以及设于所述出水水箱进水口的第二蠕动泵;
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第二蠕动泵的进水侧,所述出水堰和所述第二蠕动泵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监测仪和第二监测仪,所述第一监测仪的监测探头伸入所述第二过滤区内,用于监测氢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监测仪的监测探头伸入所述清水区内,用于监测氧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与两个所述滑道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8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