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3828.9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邓磊;李树一;胡睿;刘一宏;刘奔;邓双伶;崔恩豪;凌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01K63/00;H02S20/32;H02S10/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光渔矿 互补 露天 废弃 矿山 循环 生态 修复 方式 | ||
1.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矿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区施工:
在露天矿山顶部依托地势优势开发矿顶太阳能能源,架设光伏发电系统;
2)边坡农业种植培育区架设:
修整矿山边坡,逐级分层设置农业种植培育箱开展农业育种;
3)底部渔业养殖区施工:
在露天矿坑底部开挖,建立分片鱼塘,并利用农业育种的生物废料进行渔业养殖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详细步骤为:通过在边坡搭建钢制分层平台,在平台中固定农业种植培育箱,并在农业种植培育箱的顶部架设自动喷灌系统,最后在分层平台的顶部铺设膜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膜结构外层涂刷氧化钛涂层,利用氧化钛光催化形成硝酸盐,收集后作为种苗的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在露天废弃矿山的坑底设置燃烧室,农业育种区域生长的植物产生的有机废物,利用边坡的自然地势高差可实现低成本下运,下运的有机废物转运至就近的燃烧室,通过厌氧方式进行燃烧,从而获得可用于生产的肥沃的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膜结构采用玻璃进行替换,从农业育种区域外立面进行艺术加工,增加整个生态修复系统的文旅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区域可根据地域资源条件的差异,调整为风能发电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农业育种时,通过在培育箱中埋设传感器,采集土壤的湿度信息,反馈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分析比对农业育种的大数据,反馈指导农作物的浇灌,工程措施上在边坡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储水池,完成雨水的收集,通过水泵、水管和PLC控制开关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增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建模系统技术,对培育的农作物进行分析,以农作物高度、颜色、及生物数量进行定时的观测分析,通过前端收集的信息与农业育种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而监控育种作物的生长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采用跟踪支架,实现坡顶的光伏板随太阳照射自动进行角度调节;光伏的发电效率与光伏板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光伏发电的电流、发电效率的实时传送结果,监测整个矿区的复绿情况,精确控制矿区扬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在光伏板的跟踪支架底部设置位移传感器,将坡顶位移数据实时反馈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后台算法计算坡顶的平面及竖向位移变化,监控边矿坑边坡坡顶,从而实现坡顶安全监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38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生物除磷效率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地衣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