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adamard-product生成支路开断抑制短路超标策略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4050.3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墩文;杨学涛;马世英;刘开欣;许鹏飞;陈勇;杜三恩;刘道伟;谢家正;杨红英;冯静;赵高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G06F17/11;H02H3/08;H02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贾银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adamard product 生成 支路 抑制 短路 超标 策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adamard‑product生成支路开断抑制短路超标策略的方法和装置,包括:确定短路电流的节点导纳矩阵;采用设备开断或改派时,得到短路抑制的开断支路集合;对所述开断支路集合进行支路增补和限制,形成有效开断主导控制支路集合;在所述节点导纳矩阵中,提取II类列导纳矩阵;根据所述II类列导纳矩阵构造支路开断控制参与矩阵,对参与矩阵和II类列导纳矩阵实施hadamard‑product积,生成II类短路抑制导纳替代矩阵;将替代矩阵的元素值,替换所述节点导纳矩阵中的导纳值,形成电网短路计算矩阵簇;从电网短路计算矩阵簇中依次取矩阵进行短路电流计算,获取对应的短路合格的措施,将实现短路抑制措施的决策。解决了机器遴选短路抑制措施形成策略搜索空间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知识阀值理论应用于电网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hadamard-product生成支路开断抑制短路超标策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电力系统短路超标对电网及周边将产生严重影响,表现形态包括:大电流产生巨大动力,造成设备机械损坏;巨大的短路电流通过导体,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热量,造成设备过热而损坏;系统功率分布突然变化导致大面积电压下降,给用户带来极大损害;导致并列运行的各发电厂之间失去同步,破坏系统稳定;对附近通信线路、铁路信号系统及其他电子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干扰。由于电网规模大发展及复杂度加剧,局部短路电流临近或超过限值的问题在电网安全稳定计算过程中越来越频繁,既影响电网安全,又制约电网发展,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抑制短路电流超标。
限制短路电流超标方法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网络结构调整、优化电源接入方式以及提升设备遮断水平。电网规模不同、运行水平差异、安全风险的区别等,决定了电网所采用的短路控制措施不尽一样。传统寻找短路限制措施的方法,是结合日常运行方式安排,以专业经验为指导,选择典型或推荐的计算参数,开展短路电流计算的统计与对比分析,人工试凑出可用的短路控制措施。这种以经验为主导的方法十分重要,但在电源供给多元化,输电形式多样化,电气联系密集度增强情况下,缺点也逐渐显现:运行方式千变万化,经验上列出的安全措施,受穷举组合爆炸的困扰,人工难以承受巨大工作量和时间投入,被迫采用抽样代替列举的遴选模式,导致所提措施和验证的运行方式数量有限。当电网结构变化运行改变,人工试凑迭代工作量大,自动处理程度低,其结果一方面难以在规定时间内给出有效的短路抑制措施,另一面即使给出了措施,由于抽样少也无法确定措施的最优性,存在遗漏更优短路抑制措施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hadamard-product生成支路开断抑制短路超标策略的方法,包括:
确定短路电流的节点导纳矩阵;
采用设备开断或改派时,进行一种或多重设备开断,得到短路抑制的开断支路集合;
建立正反两类规则,通过所述正反两类规则对所述短路抑制的开断支路集合进行支路增补和限制,形成有效开断主导控制支路集合;
在所述节点导纳矩阵中,提取II类列导纳矩阵;根据所述II类列导纳矩阵构造支路开断控制参与矩阵,对所述支路开断控制参与矩阵和II类列导纳矩阵实施hadamard-product积,生成II类短路抑制导纳替代矩阵;
将所述II类短路抑制导纳替代矩阵的元素值,替换所述节点导纳矩阵中的导纳值,形成多个施加开断控制的电网短路计算矩阵簇;
从所述电网短路计算矩阵簇中依次取矩阵进行短路电流计算,获取对应的短路合格的措施,将所述电网短路计算矩阵簇作为备选项,实现短路抑制措施的决策。
进一步的,确定短路电流的节点导纳矩阵,包括:
用所述节点导纳矩阵表示电网的网络节点方程为
节点导纳矩阵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4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刮式缓冲罐
- 下一篇:一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