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分类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6111.X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严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园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0 | 分类号: | B09B3/30;B09B3/35;B09B3/32;B07B15/00;B09B5/00;B09B10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类 有机 垃圾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分类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破碎箱、同所述第一破碎箱通过第一螺旋输送机对接的金属分离装置、同所述金属分离装置出料口对接的第二螺旋输送机、同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对接并用于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分离的第一分离装置、同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有机垃圾出料口对接并用于二次分离有机垃圾中无机垃圾的第二分离装置,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包括依次通过输送带对接的水分压榨机、烘干机、第二破碎箱和平抛分离装置。本申请具有提高有机垃圾分类的纯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分类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含有有机成分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纸、纤维、竹木、厨房菜渣等,城市生活垃圾中百分之五十以上为有机垃圾,且逐年增长,其中废纸和废塑料类增长最快,有机垃圾相比无机垃圾具有更高的回收价值。
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金属,为了便于实现对有机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垃圾分离出来,现有分离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的分离装置分离程度不高,通过分离装置分类完成的有机垃圾中依旧存在较大比例的无机垃圾,不利于后期对有机垃圾资源的转换利用,易导致后期需要二次分离或再生产品的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有机垃圾分类的纯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分类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分类有机垃圾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分类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破碎箱、同所述第一破碎箱通过第一螺旋输送机对接的金属分离装置、同所述金属分离装置出料口对接的第二螺旋输送机、同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对接并用于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分离的第一分离装置、同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有机垃圾出料口对接并用于二次分离有机垃圾中无机垃圾的第二分离装置,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包括依次通过输送带对接的水分压榨机、烘干机、第二破碎箱和平抛分离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依次串联第一破碎箱、第一螺旋输送机、金属分离装置、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使得通过的城市垃圾先破碎为小块后,先经过金属分离装置从中分离出金属垃圾,后输送至第一分离装置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进行分离,后将分离后依旧带有部分无机垃圾的有机垃圾进行二次分离;二次分离过程先将有机垃圾中的水分通过水分压榨机榨干后,使垃圾通过烘干机烘干后,再通过第二破碎箱将有机垃圾研磨呈均匀的细小颗粒,由于有机化合物一般密度小于2kg/m3,而无机化合物密度大于2kg/m3,故可通过平抛分离装置对有机垃圾颗粒进行平抛处理,从而实现对通过一次分离后的有机垃圾进行二次分离,进一步提高有机垃圾的纯度。
可选的,所述平抛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于输送带出料端的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进料口正对于输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所述收纳箱的底部设置有完全覆盖所述收纳箱底部的平抛传送带,所述平抛传送带输送速度大于输送带,所述收纳箱正对于所述平抛传送带的一侧壁上呈开口设置,且于该侧壁上设置有抛料控量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收纳箱以对初次分离的有机垃圾进行暂存,设置的平抛传送带以对有机垃圾进行平抛筛选,设置的抛料控量装置对每次平抛传送带平抛量进行控制,使得每次平抛的量为定值,以控制平抛过程垃圾产生的动量趋于恒定。
可选的,所述抛料控量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收纳箱开口侧壁的开口大小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挡料板位置的锁紧结构,所述挡料板与所述收纳箱之间形成的开口,该开口正对于所述平抛传送带的抛料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结构将挡料板锁紧于不同位置时,以控制由收纳箱侧壁和挡料板配合形成的开口大小。
可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收纳箱侧壁的滑槽,所述挡料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上,所述滑槽内开设有腰型孔,所述挡料板侧向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腰型孔并紧抵于所述收纳箱的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园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园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6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