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温里药共有及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分析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17145.0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6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倩;耿雪;高奇;张军;化敏;周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12;G01N30/64;G01N30/8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色谱 离子 迁移 温里药 共有 差异性 挥发性 成分 分析 | ||
本发明属于中药质量评价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温里药共有及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分析。以温里药中挥发油含量相当较高的黑胡椒、小茴香、花椒、干姜、肉桂和丁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检测过程快速、灵敏,通过对各中药有机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异同分析,可为解析温里类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上述中药均为日常饮食使用频率较高的调味香料,因此研究结果也可为上述中药作为食品应用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质量评价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温里药共有及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分析。
背景技术
温里药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临床的基本治则,温里药性温热,因此主治里寒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温里药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不断深入,其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很多温里中药还是厨房调味料的重要来源,在日常饮食中发挥着调理身体、防病强身的作用。
温里药都具辛味,现代研究认为“辛”味与药物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关,能体现其辛散之性,因此挥发性成分也被认为是温里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温里药除附子外其余均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含量从小于1%到20%不等。温里药作为功效相似的一类中药,必然有相同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差异性成分又决定了其药效作用之间的不同。但目前对于温里类中药之间挥发性成分组成未见相关的统计分析。同时目前针对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研究中,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但该法挥发油得率低,提取过程时间长,不宜推广,同时不同中药挥发油之间密度和得率存在较大差别,使得提取过程较难实现平行操作。
顶空离子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色谱的新技术,检验挥发性化合物的指纹特征时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因此可以保留样品的本来面貌。离子迁移的基本原理为离子在常压下通过电场时具有不同的迁移速度而实现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温里药中挥发油含量相当较高的黑胡椒、小茴香、花椒、干姜、肉桂和丁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检测过程快速、灵敏,通过对各中药有机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异同分析,可为解析温里类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上述中药均为日常饮食使用频率较高的调味香料,因此研究结果也可为上述中药作为食品应用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温里药共有及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1)取温里药粗粉,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孵育,用气相离子迁移谱仪进行测试,每个样品平行测定;
(2)采用NIST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软件LaboratoryAnalytical Viewer的Gallery Plot插件,绘制各饮片气相离子迁移谱指纹图谱、并直观且定量比较各样品之间挥发性有机物差异;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mic PCA软件用于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以及确定未知成分种类;采用“最近邻”指纹分析计算样本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矩阵,通过检索最小距离来找到“最近邻”,观察与更远的群体相比,相对紧密的群体测量结果。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气相离子迁移谱仪的设定条件为: MXT-5色谱柱15 m,0.53 mm;载气/漂移气:氮气;载气流量:载气流量:0~2 min,2 mL•min-1;2~20 min,2~100 mL•min-1,20~50 min,100 mL•min-1;漂移气流量:150 mL•min-1;柱温:60 ℃;IMS温度:45 ℃;进样针温度:85 ℃;进样体积:100 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7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