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废气再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及船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8144.8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蔡少林;安丽;段振;张文博;吴朝晖;陶国华;李大保;刘博;刘利军;张继光;韩连任;周秀亚;田新娜;王雁冰;王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义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废气 再循环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船舶废气再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及船舶。该船舶废气再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中和装置、废水存储装置、废水处理装置、过滤装置以及废水检测装置;中和装置用于对废水管和冷凝水管中流出的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得到非酸性废水;废水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非酸性废水;废水处理装置用于通过絮凝和气浮的方式去除非酸性废水中的油渣和杂质,得到一级除油渣废水;过滤装置用于过滤一级除油渣废水,得到二级除油渣废水,废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非酸性废水或二级除油渣废水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并在非酸性废水或二级除油渣废水符合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将非酸性废水或二级除油渣废水排出。综上,本方案可以使船舶排放废水的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废气再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柴油机性能和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等目的,发动机开发商设计了废气再循环系统。其中,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在废气循环输入至气缸前,使用淡水洗涤,以降低烟气的温度和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洗涤后的废水因含有废气中的SOx、NOx、油分以及颗粒物,会形成一种酸性,含油并且浊度较高的废水。由于废气洗涤水是闭式循环系统使用的,因此废气洗涤水需要保持一定的溢流量,从而可以排出废气因降温冷凝出的多余水分,与此同时还可以限制循环水中油分和颗粒物浓度的上升。
根据《2018年废气再循环(EGR)排放水导则》(第MEPC.307(73)号决议),船舶排放的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由此对于燃烧合规油的发动机(天然气和低硫油均属于合规油)的发动机,排放入水中的油分需要低于15ppm,并且需要采用满足MEPC107(49)要求的油分监测仪实施在线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废气再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及船舶,以使船舶排放废水的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废气再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中和装置、废水存储装置、废水处理装置、过滤装置以及废水检测装置;
中和装置与废水管、冷凝水管以及废水存储装置连通,废水存储装置与废水处理装置和废水检测装置连通,废水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连通,过滤装置与废水检测装置连通;
中和装置用于对废水管和冷凝水管中流出的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得到非酸性废水;废水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非酸性废水;废水处理装置用于通过絮凝和气浮的方式去除非酸性废水中的油渣和杂质,得到一级除油渣废水;过滤装置用于过滤一级除油渣废水,得到二级除油渣废水;废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非酸性废水或二级除油渣废水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并在非酸性废水或二级除油渣废水符合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将非酸性废水或二级除油渣废水排出。
可选地,中和装置包括中和柜、第一混合器、第一PH传感器、碱液柜、碱液泵以及应急碱液泵;
第一混合器安装于中和柜内,第一PH传感器的检测端插入中和柜内,废水管和冷凝水管与第一混合器连通,碱液柜通过碱液泵与第一混合器连通,第一PH传感器与碱液泵电连接,中和柜与废水存储装置连通,碱液柜通过应急碱液泵与废水存储装置连通;
第一混合器用于将废水管和冷凝水管流出的废水与碱液柜流出的碱液进行中和,得到非酸性废水;中和柜用于存储非酸性废水;第一PH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酸性废水的酸碱度,并根据PH值控制碱液泵的工作状态;应急碱液泵用于向废水存储装置中添加碱液。
可选地,废水存储装置包括废水柜、废水泵、第一直排阀、废水处理阀以及第二PH传感器;
第二PH传感器的检测端插入废水柜内,废水柜通过废水泵和第一直排阀与废水检测装置连通;废水柜通过废水泵和废水处理阀与废水处理装置连通;
废水柜用于存储非酸性废水,第二PH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酸性废水的酸碱度,废水泵用于在第一直排阀开启期间将废水柜中的非酸性废水传输给废水检测装置,在废水处理阀开启期间将废水柜中的非酸性废水传输给废水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8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轿壁及其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