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9230.9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5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璞;赵振华;王树国;肖俊恒;李伟;杨东升;司道林;王猛;葛晶;钱坤;王钟苑;易强;杨亮;高原;王琨淇;赵磊;徐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7/02 | 分类号: | E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包括短心轨搭接段、叉跟尖轨延伸段和叉跟尖轨搭接段,叉跟尖轨搭接段设置于叉跟尖轨延伸段端部,短心轨搭接段与叉跟尖轨搭接段搭接,短心轨搭接段的与叉跟尖轨搭接段接触面设置有刨切加深结构,叉跟尖轨搭接段的与短心轨搭接段接触面具有抗磨耗加强结构。本发明可显著提升叉跟尖轨尖端的宽度,进而提升其强度和抗磨耗性能,效果是直接和明显的。另外,本发明可确保轨线中断距离不增大,对车辆通过的平稳性影响较小。提升叉跟尖轨强度,降低伤损发生发展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速道岔实际运营中叉跟尖轨磨耗及伤损明显,并出现多起裂纹及掉块的情况导致提前下道。
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分析可知,列车侧逆向通过道岔时,车轮贴靠曲上股运行,叉跟尖轨尖端距离圆曲线终点较近,仍在发挥导向作用,导致叉跟尖轨顶宽20mm以下小断面提前受力,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叉跟尖轨非作用边顶面逐步形成肥边,20mm以下小断面侧磨严重导致结构强度不足,逐渐发展出尖轨水平裂纹甚至剥离掉块。
针对此问题,目前主要通过优化叉跟尖轨降低值的方法来缓解尖端伤损问题。通过增大叉跟尖轨尖端的降低值,让最尖端薄弱断面比较低,避免与车轮接触,当车轮与叉跟尖轨开始接触时,叉跟尖轨宽度相对于原结构有一定的增大。该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
(1)改善效果有限,甚至无明显的改善效果,车轮接触叉跟尖轨的位置仍然较为薄弱,无法有效避免叉跟尖轨伤损问题。
(2)叉跟尖轨降低,会导致车轮从短心轨过渡到叉跟尖轨时轨线中断距离加大,造成的垂向结构不平顺及横向结构不平顺也会增大,影响车辆通过的平稳性。
现需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优化叉跟尖轨降低值的方法来缓解尖端伤损问题,改善效果有限,甚至无明显的改善效果,车轮接触叉跟尖轨的位置仍然较为薄弱,无法有效避免叉跟尖轨伤损问题的,同时叉跟尖轨降低,会导致车轮从短心轨过渡到叉跟尖轨时轨线中断距离加大,造成的垂向结构不平顺及横向结构不平顺也会增大,影响车辆通过的平稳性问题,提供了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包括短心轨搭接段、叉跟尖轨延伸段和叉跟尖轨搭接段,叉跟尖轨搭接段设置于叉跟尖轨延伸段端部,短心轨搭接段与叉跟尖轨搭接段搭接,短心轨搭接段的与叉跟尖轨搭接段接触面设置有刨切加深结构,叉跟尖轨搭接段的与短心轨搭接段接触面具有抗磨耗加强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作为优选方式,短心轨搭接段包括与短心轨主体不同轴的短心轨搭接段本体、短心轨耐磨配合圆弧、短心轨加深滑动段和短心轨配合段,短心轨耐磨配合圆弧、短心轨加深滑动段和短心轨配合段均依次顺接由内向端部设置在短心轨搭接本体的与叉跟尖轨搭接段接触侧作为与叉跟尖轨搭接段的接触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作为优选方式,短心轨耐磨配合圆弧为弧形面结构,短心轨耐磨配合圆弧起点为短心轨搭接段本体与短心轨主体连接点,短心轨耐磨配合圆弧起点切线与短心轨搭接段本体内侧直边相交,短心轨耐磨配合圆弧起点切线与法线角度为锐角。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作为优选方式,短心轨还包括短心轨搭接自由段,短心轨搭接自由段设置于短心轨配合段端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作为优选方式,叉跟尖轨搭接段包括叉跟尖轨尖端和叉跟尖轨耐磨部,叉跟尖轨耐磨部设置于叉跟尖轨尖端内侧接触短心轨搭接部的侧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作为优选方式,短心轨加深滑动段长度大于等于25mm。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伤损的叉跟尖轨,作为优选方式,叉跟尖轨耐磨部厚度为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9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