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6730.5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1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龙;苏选;张红日;李尚堰;郝烁;马跃宁;白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剑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奥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20 | 代理人: | 桑林艳 |
地址: | 150069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矿井 勘测 救援 | ||
1.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包括转向机构(2),所述转向机构(2)布置在车身架(1)内构成地面行进部分,行进轮(2-20)旋转驱动救援车在地面上行进,单个行进轮(2-20)旋转可对救援车转向,所述车身架(1)上还布置有双涵道推动机构(3)俯仰调整机构(4)构成水中行进部分,双涵道推动机构(3)中的螺旋桨旋转时驱动救援车在浅水中航行,双涵道推动机构(3)中的横侧偏转引流板(3-5)旋转时驱动救援车偏转,俯仰调整机构(4)中的升降舵面(4-8)旋转时驱动救援车在水中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架(1)包括车身连接板(1-1)、运动相机机构(1-2)、车身(1-3)、双涵道布置盒(1-4)、偏转引流板(1-5),运动相机机构(1-2)布置在车身连接板(1-1)上,车身连接板(1-1)与车身(1-3)固定连接,车身连接板(1-1)、双涵道布置盒(1-4)构成的盒状空间内用于布置双涵道机构,车身(1-3)、双涵道布置盒(1-4)、偏转引流板(1-5)构成引流区间,该引流区间一侧开口较大另一侧较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动力轴(2-1)、V字型固定板(2-2)、杠杆a(2-3)、杠杆b(2-4)、连杆滑槽(2-5)、滑槽拨动块a(2-6)、杠杆连接板(2-7)、杠杆轴a(2-8)、照明灯(2-9)、杠杆轴b(2-10)、带槽杠杆(2-11)、动力轴轴承环(2-12)、斜摩擦轮a(2-13)、行进动力轴(2-14)、固定支撑架(2-15)、斜摩擦轮b(2-16)、压迫弹簧(2-17)、承压板(2-18)、动力行进轴(2-19)、行进轮(2-20)、履带(2-21)、从动轴(2-22)、转向防水罩(2-23),动力轴(2-1)上布置有动力源能够旋转,动力轴(2-1)与V字型固定板(2-2)轴承连接,动力轴(2-1)与杠杆a(2-3)固定连接,V字型固定板(2-2)与车身连接板(1-1)固定连接,杠杆a(2-3)与杠杆b(2-4)固定连接,杠杆a(2-3)、杠杆b(2-4)与动力轴(2-1)构成联动杠杆机构,滑槽拨动块a(2-6)、杠杆连接板(2-7)、杠杆轴a(2-8)构成省力杠杆机构,联动杠杆组上侧的杠杆b(2-4)与滑槽拨动块a(2-6)滑动连接,以杠杆轴a(2-8)为支点并与车身连接板(1-1)轴承连接,省力杠杆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有照明灯(2-9),联动杠杆机构下端连接有杠杆轴b(2-10),杠杆轴b(2-10)与带槽杠杆(2-11)上的矩形槽滑动连接,带槽杠杆(2-11)上设有滑槽与车身(1-3)上的矩形槽滑动连接,带槽杠杆(2-11)与动力轴轴承环(2-12)固定连接,动力轴轴承环(2-12)内部布置有轴承,行进动力轴(2-14)上布置有动力轴轴承环(2-12)且在动力轴轴承环(2-12)两端布置有限位用于固定动力轴轴承环(2-12)在行进动力轴(2-14)的轴承位置,斜摩擦轮a(2-13)与行进动力轴(2-14)固定连接,固定支撑架(2-15)一端与车身(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行进动力轴(2-14)轴承连接,斜摩擦轮b(2-16)与动力行进轴(2-19)连接,斜摩擦轮b(2-16)上布置有键槽与动力行进轴(2-19)上的键沿着轴承滑动连接,压迫弹簧(2-17)限位于斜摩擦轮b(2-16)与承压板(2-18),承压板(2-18)与两侧的动力行进轴(2-19)固定连接,行进轴(2-19)与两侧的行进轮(2-20)固定连接,行进轮(2-20)与三根从动轴(2-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轴(2-19)由两根轴组成,一端的行进轴(2-19)上布置有轴头与另一端的行进轴(2-19)轴承连接,在单侧行进轴(2-19)旋转时可带动同侧的行进轮(2-20)旋转,此时另一侧的行进轮(2-20)无动力跟随运动,即实现了单侧运动的转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矿井勘测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轮(2-20)上布置有限位槽,履带(2-21)材质为可发生少量弹性形变的橡胶,在一个行进轮(2-20)旋转时履带(2-21)可继续在所有行进轮(2-20)上跟随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剑桥学院,未经哈尔滨剑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67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