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6887.8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9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彬;孔红杰;龚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百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朱智杰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椰丝纤维粉碎成椰丝纤维粉末,然后将椰丝纤维粉末超声波分散于尿素‑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接着加入豆粕和环氧氯丙烷,超声波振荡反应,离心取沉淀,得到偶联聚合物;再将偶联聚合物置于密封高压釜中,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发泡处理,得到发泡产物;最后将发泡产物转移至化学气相沉积腔室中,引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二氯硅烷的蒸气,在发泡产物的表面聚合实现反应沉积,得到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以生物质为主要原料,避免了造成二次污染,且吸油倍率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和石油泄漏问题越来越多。水体中的油污染主要来自于油轮与航运如油船、油罐泄漏事故等,其他来自于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排放中的油分。油污染已经成为海水以及河流的严重污染现象,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对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水体中油污染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如吸附)、化学方法(如原位燃烧、凝固、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法这三种方法。其中燃烧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凝固法成本较高,化学降解不彻底且加入的分散剂还有一定毒性,微生物降解速度慢、效率低;物理吸附法因是利用复合材料来进行吸附处理,复合材料成本较低,可快速吸附溢油且无毒性,因而与前两类处理方法相比,具有较为经济、效率和环保的优势。
现有的复合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复合材料,如原棉、羊毛、农作物秸秆等多孔材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含羟基较多,有较大的亲水性,导致其吸油量不大,吸油倍率较小;而且油水选择性不高,往往吸油的同时也吸水,减弱了其吸油和保油能力。另一类为化学合成复合材料,如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等,由于它们具有亲油性和疏水性,与其他类型的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易制备和重复使用。但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吸油后回收处理相对困难,吸油后保油性差,稍一加压就会重新漏油,最重要的是,废弃后难以降解,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现有的复合材料吸油时间较长,吸油品种也比较单一,大部分仅能够吸收小分子油类(例如二甲苯,二氯甲烷等),而对汽油、柴油或植物油等大分子油类则几乎无法吸收。
专利CN105854836B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通过在间规聚丙烯中,以特定比例混合疏水改性剂和聚乙烯醇,从而提高吸油倍率和疏水性,但是其主要成分还是化学合成的聚丙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且产品的吸油倍率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复合材料以生物质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所得材料对于含油废水处理的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椰丝纤维粉碎成椰丝纤维粉末,然后将椰丝纤维粉末超声波分散于尿素-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接着加入豆粕和环氧氯丙烷,超声波振荡反应,离心取沉淀,得到偶联聚合物;
(2)再将偶联聚合物置于密封高压釜中,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发泡处理,得到发泡产物;
(3)最后将发泡产物转移至化学气相沉积腔室中,引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二氯硅烷的蒸气,在发泡产物的表面聚合实现反应沉积,即得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
优选的,步骤(1)中,椰丝纤维粉末的粒径为100~200目。
优选的,步骤(1)中,椰丝纤维粉末、豆粕、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比为1:2~3: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百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太仓百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6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