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0252.5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杜紫薇;王德春;卢洪泉;刘侠;杨守财;刘朋;南昌浩;张莹;王国维;李冬立;陈梦宇;苗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 | 分类号: | F02F1/10;F02F1/36;F02F1/14;F02F1/40;F02M26/32;F01P7/16;F01M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郭莹莹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自然 吸气 发动机 冷却系统 布置 方案 | ||
1.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包括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1)、以及设置在缸体水套(3)和缸盖水套(1)之间的汽缸垫水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1)采用双层水套结构,将传统的单层水套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水套用于冷却缸盖燃烧室;所述缸体水套(3)下部为波浪形结构,可对冷却液进行引流,将冷却液引至缸体上部,加强对缸体燃烧室的冷却,采用缸间钻孔,增强缸体鼻梁区的冷却,同时缸体水套(1)一、四缸水套上部连通、下部断开,在缸体水套(3)排气侧布置入水口(15),进气侧布置出水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还包括水泵(14);冷却液通过水泵(14)驱动,由缸体水套(3)的入水口(15)一部分进入缸体水套(3)排气侧,同时一部分冷却液进入缸盖水套(1)排气侧,优先冷却集成的排气歧管部分(7)及热负荷较高的缸盖水套(1)的排气侧鼻梁区,进入缸体水套(3)排气侧的冷却液通过缸体水套(3)上部的连通区域,冷却发动机缸体鼻梁区(17)及上部燃烧室,形成缸体横流冷却,最后从缸体水套(3)进气侧出水口流出;进入缸盖水套(1)排气侧的冷却液,从排气侧流入进气侧,形成了缸盖横流冷却,最后通过汽缸垫水套(2)进气侧的水口进入缸体水套(3)进气侧,最终冷却缸体、缸盖的冷却液汇总在出水口(16)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还包括出水转接座(4)、转接水管及O型圈总成(5)、水温传感器(6)及节温器座总成(8);汇总在缸体水套(3)出水口(16)处的冷却液通过出水转接座(4)进入转接水管及O型圈总成(5),冷却液由转接水管及O型圈总成(5)的转接水管进入节温器座总成(8),所述水温传感器(6)安装在转接水管(5)上,用于监测出水温度,所述节温器总成(9)安装在节温器座总成(8)中,感知发动机出水温度,控制发动机大循环的开启,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适宜温度,该冷却系统为出水节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当水温传感器(6)监测到出水温度高于88℃时,安装在节温器座总成(8)上的节温器总成(9)开启,大小循环同时运行,此时冷却液分为三路,一路通过节温器罩总成(10)进入整车水箱,一路通过节温器座总成(8)上的暖风接管咀进入整车的暖风,一路通过节温器座总成(8)上的小循环接管咀,通过小循环回水胶管总成(11)进入进水转接管总成(13),最后通过水泵转接座总成(12)在水泵总成(14)的驱动下进入缸体水套(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当水温传感器(6)监测到的出水温度<88℃时,冷却系统进行小循环,冷却液在节温器座总成(8)处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节温器座总成(8)上的暖风接管咀进入整车的暖风,一路通过节温器座总成(8)上的小循环接管咀,通过小循环回水胶管总成(11)进入进水转接管总成(13),最后通过水泵转接座总成(12)在水泵总成(14)的驱动下进入缸体水套(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布置方案还包括油冷器(22);所述油冷器(22)安装在水泵转接座总成(12)上,水泵转接座总成(12)上开设有与油冷器(22)连通的进出水孔,油冷器(22)通过该进出水孔实现油冷器内部冷却液的循环,所述油冷器(22)通过水泵转接座总成(12)上开设的油路孔与发动机缸体的油道连通,机油在油冷器(22)内部与油冷器(22)内部循环的冷却液进行了热量交换,实现了对机油的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02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式电阻炉
- 下一篇:一种通风换气效果好的抗静电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