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无功补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3731.2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8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杜婉琳;王玲;吕鸿;汪进锋;马明;朱远哲;罗威;罗海波;李志华;曹德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功 补偿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无功补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线路中配变的数量变化实时对获取的第一电流电压数据和第一历史有功负荷数据进行更新,并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历史有功负荷数据和第一电流电压数据,计算系统评分时刻各个配变的预测有功功率和预测无功功率;对所述预测有功功率和所述预测无功功率进行潮流计算,得到系统评分时刻的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以使根据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对配网进行无功补偿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超短期负荷预测,实现无功补偿控制方案的预先确定,有效缓解无功需求量与无功补偿量之间存在时效性较差的的情况,提高无功补偿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无功补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网无功补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源、负荷类型都得到极大的丰富,伴随着各类新能源电源的接入,以及各类新型家电、新型生产设备的使用,线路网架结构由单一的辐射式结构逐步向多电源出力、多负荷类型的复杂结构过渡;同时随着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当前无功补偿装置控制无法有效满足电网对无功补偿控制的需求。
当前配网无功补偿装置仍以慢动作设备为主,存在一定的响应时长,但更换为快动作设备成本较高,在一定时期内,配网无功补偿装置仍将以慢动作设备为主;随着无功需求量的变化频率逐步升高,无功补偿设备的动作频率也同步升高,但受慢动作设备自身响应时长的限制,无功需求量与无功补偿量之间存在时效性较差的现象,同时频繁的设备动作又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得补偿效果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网无功补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提高无功补偿的时效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无功补偿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线路中所有配变的第一电流电压数据,同时获取当天线路调度运行指令和所有配变的第一历史有功负荷数据;
根据所述当天线路调度运行指令判断系统评分时刻和当前时刻之间是否存在线路拓扑结构变动,若是,根据线路中配变的数量变化,对所述第一电流电压数据和所述第一历史有功负荷数据进行更新;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历史有功负荷数据,计算系统评分时刻各个配变的预测有功功率,根据更新后的第一电流电压数据和所述预测有功功率,计算系统评分时刻各个配变的预测无功功率;
对所述预测有功功率和所述预测无功功率进行潮流计算,得到系统评分时刻的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以使根据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对配网进行无功补偿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得到系统评分时刻的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的对比征值是否为1,若是,则在预设时间实施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若不是,则舍弃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保持现状无功补偿控制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的对比征值是否为1,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现状无功补偿控制方案和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在各个配变处的无功补偿量的差值,生成差值数据组,并计算所述差值数据组的差值平均值;
判断所述差值数据组中是否存在大于第一规定值,若是,则输出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的对比征值为1;
若否,则判断所述差值平均值是否大于第二规定值,若是,则输出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的对比征值为1,若否,则输出所述预测无功补偿控制方案的对比征值不为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线路中配变的数量变化,对所述第一电流电压数据和所述第一历史有功负荷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3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