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剥离护套的电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5869.4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9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战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战朝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18;H01B7/282;H01B7/40;B01D4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剥离 护套 电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剥离护套的电线,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包括电线,所述电线的表面设置有捆绑机构,所述电线包括散热保护机构,所述散热保护机构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散热管的内部开设有存水槽,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散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通风筒,所述通风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发明通过采用了存水槽、通风筒的配合,存水槽内存储的冷却水吸收电线本体散发的热量,并通过散热管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从而达到散热效果,解决了如果电线的载流能力超出其极限承载能力,就可能会产生热量,热量堆积极易造成火灾发生,而现有的电线散热能力较弱,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达到了有效散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剥离护套的电线。
背景技术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分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排、铝排等),它主要用于户外架空及室内汇流排和开关箱,电磁线是通电后产生磁场或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的绝缘导线,它主要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绕圈以及其他有关电磁设备,其导体主要是铜线,应有薄的绝缘层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以及耐热、防潮、耐溶剂等性能,选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可获得不同的特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如果电线的载流能力超出其极限承载能力,就可能会产生热量,热量堆积极易造成火灾发生,而现有的电线散热能力较弱,不利于推广使用;
2、电线在运输前需要对其进行捆绑,现有的电线大多通过塑料绳进行捆绑,而塑料绳使用寿命较短,不方便进行重复利用,且容易被外界尖锐物品接触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剥离护套的电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剥离护套的电线,包括电线,所述电线的表面设置有捆绑机构。
所述电线包括散热保护机构,所述散热保护机构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散热管的内部开设有存水槽,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散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通风筒,所述通风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
所述捆绑机构包括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一号活动板,所述放置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二号活动板,所述二号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搭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位移外壳,所述空心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交叉弹性拨片,所述空心块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弹性外壳,所述空心块的内腔填充有压缩颗粒,所述位移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开孔,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外壳,所述弹性外壳的内腔填充有弹性软囊,所述弹性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块,所述位移块的一侧延伸至开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过滤板对灰尘起到过滤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透气膜,所述位移块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位移块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防水透气膜的设置,防止水汽对电线本体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槽的内腔填充有回弹软囊,所述回弹软囊的表面搭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延伸至位移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缓冲垫降低位移块受到的冲击力,以提高位移块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战朝,未经李战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5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程序性能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下一篇: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