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器支架用PAN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9550.9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0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夏勇;唐正勇;李日胜;韩琦;杨宗有;凌珏;黄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D01F1/10;C08F8/40;C08F265/08;C08F222/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2 | 代理人: | 韩睿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器 支架 pan 碳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支架用PAN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PAN基碳纤维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聚丙烯腈粉末经预处理后,将其与共聚单体、RAFT试剂和溶剂混合,再将纳米碳化硼混合在混合液中;再将聚丙烯腈溶液和磷酸溶液混合,得磷酸化改性聚丙烯腈原丝;将聚丙烯腈原丝置于含氮和/或含磷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浸泡,再依次进行预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和石墨化处理,得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具备了通过对聚丙烯腈粉末预处理,提高聚丙烯腈原丝纤维的致密度,减少纤维内部和外部的缺陷,并通过磷酸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减少在碳化过程的热降解,从而提高碳收率,减少碳纤维内部微孔缺陷,提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AN基碳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显示器支架用PAN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子类的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电子产品不断朝着小型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在显示器支架方面,为了降低整体重量,提高机械强度,方便用户使用,大多采用碳纤维制造,目前用于制备碳纤维的前驱体很多,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综合性能最好且工艺简单,受到普遍使用,但现有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致密度较低,缺陷较多,弹性模量和拉伸性能一般,无法满足科技日益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支架用PAN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了通过对聚丙烯腈粉末预处理,提高聚丙烯腈原丝纤维的致密度,减少纤维内部和外部的缺陷,并通过磷酸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减少在碳化过程的热降解,从而提高碳收率,减少碳纤维内部微孔缺陷,提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的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器支架用PAN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聚丙烯腈粉末经预处理后,将其与共聚单体、RAFT试剂和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混合,再将纳米碳化硼混合在混合液中,并加入引发剂,搅拌混合均匀,通入惰性气体进行除氧处理,然后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温度为65~80℃,聚合反应时间为7~20小时,脱除残留单体和气泡,得到纳米碳化硼掺杂的聚丙烯腈含量为10~18wt%的聚丙烯腈溶液;
步骤S2:将聚丙烯腈溶液和磷酸溶液混合,得磷酸化改性的聚丙烯腈溶液液,再采用湿法纺丝工艺进行纺丝得磷酸化改性聚丙烯腈原丝;
步骤S3:将聚丙烯腈原丝置于含氮和/或含磷的化合物的溶液或乳液中浸泡,浸泡后烘干,所述溶液或乳液中含氮和/或含磷的化合物的浓度为5~25wt%;所述溶液或乳液的温度为30~85℃;
步骤S4:将浸泡后的聚丙烯腈原丝依次进行预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和石墨化处理,得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其中碳化处理包括高温碳化处理和低温碳化处理,并且碳化过程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
步骤S5:再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依次进行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干燥、卷绕,得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成品。
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聚丙烯腈粉末预处理方法为将聚丙烯腈粉末按65-80g:150mL的比例添加到衣康酸溶液中,并保持衣康酸溶液的温度为30-35℃,同时采用超声波进行处理,10-15min后进行过滤,再将聚丙烯腈粉末浸入在去离子水中3-6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60-70℃的条件下干燥处理20min后,再将聚丙烯腈粉末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水溶液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30-33℃,30-40min后过滤,将滤出的聚丙烯腈粉末采用喷射式大气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进行处理即可。
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RAFT试剂为S,S’-二(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RIT);以整个聚合体系重量为基准,丙烯腈投放量为15~30wt%;以总聚合单体重量为基准,共聚单体投放量为0.5~5.0wt%,引发剂投放量为0.2~1.5wt%,RAFT试剂投放量为0.05~0.5wt%,余量为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95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吹式牧草免耕播种机及播种工艺
- 下一篇:一种线路板制备方法及线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