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建工程综合管线暗敷全过程可视信息化旁站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2571.6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1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庭辉;温彬富;乔竞;丘兴安;彭宁;毛海镰;姚炎炎;陈曦;李涛;黄国盛;张维泽;李晓彬;李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Q10/06;G06Q50/08;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03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建工程 综合 管线 全过程 可视 信息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建工程综合管线暗敷全过程可视信息化旁站方法和系统,能够对复杂、分散且可读门槛高的综合管线各专业图纸按照图形可视化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将施工区域综合管线专业类型、点位信息、管线规格、管线标高等信息展示,同时采用共享技术,将可视管线信息、现场监督流程等信息化,形成一个综合管线暗敷全过程可视信息化平台。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施工区域暗敷综合管线读图门槛,同时利用共享文档技术,旁站人员或现场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现场监督暗敷施工过程,实现数据共享,便于技术工程师掌握暗敷隐蔽工程的实时施工状态,及时对施工过程的错漏进行纠正,大大减少暗敷施工返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信息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建工程综合管线暗敷全过程可视信息化旁站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线暗敷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属隐蔽工程,由于隐蔽工程在隐蔽后,如果发生质量问题,返工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有些涉及结构内暗敷的综合管线错漏几乎是无法挽救的,只能另寻方案。因此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标准中要求: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基建工程项目一般匹配有现场旁站人员或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将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在施工不同阶段对现场质量、进度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由于综合管线图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旁站或现场管理人员难以理解,因此造成其无法直接参与综合管线暗敷施工的过程监督工作,因此这些人员希望能够有一套通俗易懂,借助基础知识水平就能辨识的综合管线图进行现场管理使用。
目前信息化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作为建筑行业的综合管线施工过程监督、验收工作等仅仅停留在人工单点上,无法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因此面对施工面广,但需要确保暗敷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大面积和工期紧的综合管线暗敷施工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
基建工程综合管线主要包括水电气汽各专业管线,目前一般采用CAD图纸输入为主,有较强的的专业性。而综合管线暗敷,则是指为了建筑物功能、美观等要求,将综合管线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埋指结构中的施工方式。针对综合管线暗敷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基建工程综合管线读图门槛高
目前基建工程综合管线图纸基本上以专业的CAD图纸为表现形式,其画图规范、看图工具都有比较专业的要求,因此一般工程现场管理人员难以读懂综合管线图纸,仅有靠数量有限的专业技术工程师读图后教授或培训现场相关人员。
2、缺少统一完整的基建工程综合管线图
目前综合管线图一般以电气、弱电、消防、给水、污水、雨水、消防给水等独立图纸组成,各专业图纸独立作图,因此对于某一区域,如果需要确认其综合管线情况,需要联合各个专业确认后才能清晰,这给综合管线施工和验收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
3、综合管线暗敷验收方式单一,返工率高
综合管线暗敷验收属于隐蔽工程验收,各专业施工方根据区域综合管线图纸施工,施工完后提请监理及相关单位隐蔽工程验收,由于综合管线图纸存在读图门槛高及管线图纸分散的特性,现场非专业旁站人员无法进行过程监控,因此往往在隐蔽验收时发现各种错漏导致返工。而综合管线暗敷的返工耗时厂,势必影响建筑结构的施工工序。
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能够对海量管道资料进行有序整理,快速创建管线、管道、管点、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创建的对应关系快速批量建立管线三维模型,再将设备三维模型插入至对应的管点位置,形成管线三维可视化平台。该方案只提供了管线可视化,无法根据该方案进行过程监督验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建工程综合管线暗敷全过程可视信息化旁站方法,将可视管线信息、现场监督流程等信息化,减少暗敷施工返工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建工程综合管线暗敷全过程可视信息化旁站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25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