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材料自动复配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0385.7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6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平;胡先锋;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睿汇睿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2 | 分类号: | B28C9/02;B28C7/04;B28C5/16;B28C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1 | 代理人: | 朱凤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材料 自动 配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材料自动复配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平台、粉体原料罐、液体原料罐、驱动单元、搅拌筒和复配单元,粉体原料罐和液体原料罐均安置在安装平台上;驱动单元包括底座、第一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支撑轴和圆盘,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且支撑轴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与圆盘固定连接;复配单元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一总管、第二总管,第一支管与粉体原料罐的连接处和第二支管支管与液体原料罐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电控阀,第一总管和第二总管。以此使得混凝土生产线能够同时生产具有不同原料组成且具有不同作用效果的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材料自动复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混凝土制造企业往往只研发生产一种类的混凝土,以此来打造属于自身企业的明星产品,提高知名度;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现有需要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这使得只生产单一种类的混凝土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
为了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研发生产不同种类的混凝土。
但是现有企业的混凝土生产线无法同时生产具有不同原料组成且具有不同作用效果的混凝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材料自动复配调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混凝土生产线无法满足同时生产具有不同原料组成且具有不同作用效果的混凝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材料自动复配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平台、用于装配不同粉状原料的多个粉体原料罐、用于装配不同液态添加剂的多个液体原料罐、驱动单元、多个搅拌筒和复配单元,所述粉体原料罐和所述液体原料罐均安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底座、第一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支撑轴和圆盘,所述第一电机安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支撑轴的外部,且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搅拌筒呈圆周分布在所述圆盘的上方;
所述复配单元包括与所述粉体原料罐连通的第一支管、与所述液体原料罐连通的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的第一总管、与所述第二支管连通的第二总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粉体原料罐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支管支管与所述液体原料罐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电控阀,所述第一总管和所述第二总管的出料端均设置有泵体。
其中,所述复配单元还包括称重传感器和计量计,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粉体原料罐的内部,用于称取所述粉体原料罐内的粉状原料的总量,所述计量计与所述第二支管连通,用于计量液态添加剂加入至所述搅拌筒内的添加量。
其中,所述复配单元还包括两个输送管,两个所述输送管均与对应的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
其中,所述复配单元还包括多个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输送管的侧壁,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发射器的信号。
其中,所述混凝土材料自动复配调节装置还包括防尘单元,所述防尘单元包括盖体、两个进料管、两个微型气缸和两个活动管,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搅拌筒的上方,且所述盖体与所述搅拌筒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贯穿所述盖体,并与所述搅拌筒连通,其中一个所述进料管的侧壁设置有所述接收器,所述微型气缸的与所述进料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管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与所述进料管滑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进料管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睿汇睿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睿汇睿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0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防回流结构的留置针
- 下一篇:2-萘甲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