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1213.1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革;韩光哲;武建国;李茂;王昌强;仇景;王新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3/32 | 分类号: | B63H23/32;B63H21/17;B63C11/52;B63G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平衡 扭矩 水下 耦合 节能 推进器 | ||
1.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包括平衡扭矩模块、磁耦合推进模块和桨毂节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扭矩模块包括导管(26)、壳体中端(2)、5个翼型前置定子(24)和5个翼型鳍板(23),所述的磁耦合推进模块包括壳体首端(1)、水润滑轴承(9)、壳体尾端(10)、固定盖(3)、角接触轴承1(4)、角接触轴承2(8)、角接触轴承3(14)、电机定子(5)、电机转子(6)、电机输出轴(7)、螺旋桨输出轴(25)、内磁环(18)、外磁环(17)、轴套(20)、固定端盖(16)、短螺钉(15)、内磁环固定端(21)、外磁环固定端(22)、螺纹骨架(19),所述的桨毂节能模块包括螺旋桨(11)、毂帽鳍(12)、长螺钉(13)。
所述的导管(26)、壳体中端(2)、5个翼型前置定子(24)和5个翼型鳍板(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电机定子(5)通过特制胶固定在壳体中端(2)内部,电机转子(6)安装在电机输出轴(7)前端,输出轴后端连接轴套(20),轴套上面有内磁环固定端(21)及内磁环(18),右侧通过短螺钉(15)连接的固定端盖(16)来固定,所述的壳体尾端(10)内部通过凸槽连接外磁环固定端(22),通过螺纹骨架(19)加特制胶密封外磁环(17),所述的壳体尾端(10)通过水润滑轴承(9)连接锁定壳体中端(2),壳体尾端(10)通过角接触轴承3(14)固定在螺旋桨输出轴(25)上,所述的毂帽鳍(12)通过长螺钉(13)连接在螺旋桨(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扭矩模块中的翼型前置定子(24)及翼型鳍板(23)为不对称翼型,并且具有特定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扭矩模块中的翼型前置定子(24)、导管(26)、壳体中端(2)、翼型鳍板(23)为一体化结构,且围绕中心轴呈现周期性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耦合推进模块中的壳体尾端(10)通过水润滑轴承(9)和角接触轴承3(14)与壳体中端(2)相连接固定,并且壳体尾端(10)与螺旋桨(11)为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耦合推进模块中的内磁环(18)与内磁环固定端(21)连接,通过轴套(20)固定在电机输出轴(7)上面,电机输出轴(7)右端有短螺钉(15)连接的固定端盖(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平衡扭矩式水下磁耦合节能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桨毂节能模块中的毂帽鳍(12)为不对称翼型且与螺旋桨(11)具有相同的叶数,毂帽鳍(12)导边安装位置为螺旋桨相邻叶片随边的中心位置,且沿着螺旋桨(11)旋转方向倾斜特定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12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