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倾覆载荷的大承载气浮主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4742.7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9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吴言功;乔政;张凯文;丁飞;李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F16C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李智慧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覆 载荷 承载 主轴 结构 | ||
一种抗倾覆载荷的大承载气浮主轴结构,属于超精密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抗倾覆载荷的大承载气浮主轴结构,包括主轴、轴套Ⅰ、前辐板、后辐板和底座,轴套Ⅰ套设在主轴的外侧并固定在底座上,前辐板中部开设有通孔Ⅰ,后辐板中部开设有通孔Ⅱ,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在通孔Ⅰ和通孔Ⅱ中,通孔Ⅰ的侧壁上开设半圆环形的气道Ⅰ,通孔Ⅱ的侧壁上开设半圆环形的气道Ⅱ,气道Ⅰ和气道Ⅱ分别位于主轴中轴线的下方和上方,前辐板上开设有进气孔Ⅰ,后辐板上设置有进气孔Ⅱ,所述进气孔Ⅰ与进气孔Ⅱ分别与气道Ⅰ与气道Ⅱ连通。本发明提高了气浮主轴的整体承载能力、刚度、回转精度以及抗倾覆能力,加工出的零件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精密装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精密气浮主轴,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载荷的大承载气浮主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超精密加工机床设计及应用中,主轴精度及抗干扰能力对整体机床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气体静压主轴具有很高的回转精度,在高速转动的状态下温度变化小,造成的热变形误差很小,所以气体静压主轴被广泛应用到超精密加工机床当中。气体静压主轴以气体作为润滑剂,依靠外界提供的压力源在主轴周围形成润滑膜,所述润滑膜可将主轴完全浮起,并为主轴提供支撑刚度。传统气体静压主轴最显著的优点是主轴回转精度高,气膜摩擦小,润滑膜具有误差均化效果,减小工件加工误差对于回转精度的影响,静压滑动轴承相比于动压滑动轴承润滑膜更加稳定,主轴在低速运行或高速运行时润滑膜都能保持完整,理论上可以在完全无磨损的情况下工作,可实现低速无爬行与低发热量,但其承载小、刚度低、抗倾覆能力差也是长久以来所伴随的缺点。
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气体静压主轴的承载能力、刚度以及抗倾覆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主要发展形式有小孔节流气体静压主轴和多孔质节流气体静压主轴。小孔式节流气体静压主轴通常是在主轴的径向、止推方向环向布置小孔节流器,通过外部气压源供给从而产生较大的轴向、径向刚度以及使得主轴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而对于多孔质静压轴承,由于多孔质材料表面均匀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小孔,利用这种材料作为气体静压轴承表面,这样就会在轴承表面产生更加均匀的压力分布,因而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静态刚度。但总体上来说,当遇到加工质量较大的工件时,两者的主轴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倾覆,使其产生一定的回转误差,进而造成加工的工件产生较大的误差;当工件产生的倾覆力矩超过一定值时,甚至会造成主轴丧失气体润滑作用,使得主轴直接与轴套表面接触,造成主轴部件的损坏。所以,如何提高气体静压主轴的抗倾覆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倾覆载荷的大承载气浮主轴结构,该气浮主轴设计时不限制所用的节流形式,可以是小孔节流、多孔质节流或者表面节流等,通过在传统气体静压主轴的结构基础上,在主轴的前端以及尾段各添加一辐板,前辐板和后辐板上均开设有半圆环状的气道,前端的半圆环状气道布置在主轴轴线下半方,尾端半圆环状气道布置在主轴轴线上半方,两者分别供气,通过对各自压力的调整,在主轴上形成一抵抗力矩,从而与工件在主轴上所形成的倾覆力矩相抵消,达到抗倾覆、承载能力大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抗倾覆载荷的大承载气浮主轴结构,包括主轴、轴套Ⅰ、前辐板、后辐板和底座,所述轴套Ⅰ套设在主轴的外侧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前辐板中部开设有通孔Ⅰ,所述后辐板中部开设有通孔Ⅱ,所述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在通孔Ⅰ和通孔Ⅱ中,所述通孔Ⅰ的侧壁上开设半圆环形的气道Ⅰ,所述通孔Ⅱ的侧壁上开设半圆环形的气道Ⅱ,所述气道Ⅰ和气道Ⅱ分别位于主轴中轴线的下方和上方,所述前辐板上开设有进气孔Ⅰ,所述后辐板上设置有进气孔Ⅱ,所述进气孔Ⅰ与进气孔Ⅱ分别与气道Ⅰ与气道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前端设置有环状凸缘Ⅰ,所述前辐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缘槽,所述环状凸缘Ⅰ位于凸缘槽内,所述轴套Ⅰ的前端设置有环状凸缘Ⅱ,所述环状凸缘Ⅱ与前辐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辐板和轴套Ⅰ上均设置有气路,所述气路通至前辐板与主轴的圆柱体结构、前辐板与环状凸缘Ⅰ、环状凸缘Ⅰ与轴套Ⅰ、轴套Ⅰ与主轴的圆柱体结构之间的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4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