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红花中酸性色素的快速筛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7511.1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丛丛;罗文静;焦旭雯;蒋玉辉;梁蔚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姣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花 酸性 色素 快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红花中酸性色素的快速筛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检西红花样品浸泡于有机溶剂中,收集浸提液;将浸提液浓缩后复溶于水中制得待测液;S3:将待测液置于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其中,有机溶剂为50%~90%的甲醇水溶液,本发明选择以50%~9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西红花的浸提液,有助于提高西红花中酸性色素的溶出,同时有效避免西红花本身色素溶出对酸性色素的干扰,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能够实现对西红花中酸性色素如诱惑红、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酸性橙Ⅱ的快速检测,且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红花中酸性色素的快速筛查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染色掺伪一般使用与中药材颜色相近且便宜易得的染料,目前已报道的中药材染色所使用的染料包括胭脂红、柠檬黄、酸性橙Ⅱ、日落黄、金胺O、808猩红等,多数为非食用色素,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用药安全。大量研究表明,这些染料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甚至有致癌性。
近年来,针对中药材染色掺伪鉴别的化学检测方法不断趋于完善,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法(HPLC)、拉曼光谱法、紫外光谱法(UV)、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电化学法(CV)等。这些方法检测灵敏度高,但存在依赖于复杂精密仪器、样品分离净化步骤相对繁琐、操作技术要求高等方面的不足。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借助于纳米结构金属基底的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表面电磁场的增强效应,将检测信号放大数百万倍,具有高灵敏度,已成功应用于人工合成色素等痕量目标物的高灵敏度检测。由于中药材基质的复杂性,SERS兼具指纹识别、现场检测和表面增强的优点,具有高效、快速、微量和现场检测的优势,可完成现场快速定性、定量检测。
此外,由于西红花自身的类胡萝卜素颜色鲜艳,往往会干扰测定,导致色素的检测不准确,现有的检测一般采用薄层层析法、固相萃取小柱过滤等前处理方法来减少干扰,然而此类方法步骤繁琐且一般需要多种有机试剂,给快速检测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西红花中酸性色素的快速筛查方法,由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实现对西红花中酸性色素如胭脂红、日落黄、酸性橙Ⅱ、诱惑红、苋菜红的快速检测。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西红花中酸性色素的快速筛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西红花样品浸泡于50%~90%的甲醇水溶液中,收集浸提液;
S2:将浸提液浓缩后复溶于水中制得待测液;
S3:将待测液、酸性色素混合标样分别置于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通过待测液、酸性色素标样的特征峰的比对分析,判断西红花中是否含有酸性色素。
本发明采用将西红花样品经有机溶剂浸提、浓缩后复溶于水中,即可上机进行检测,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尽可能降低待测色素的损失,降低操作误差。
经试验发现,相对于现有以乙醇水溶液或水作为浸提液,本发明以50%~9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浸提液对西红花中酸性色素具有相对更优的浸提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西红花本身色素溶出对酸性色素的检测干扰。
优选地,步骤S1中西红花样品与有机溶剂的固液比为:(0.05~0.2)g:5ml。
本发明通过控制样品量,既避免取样量太多提取的西红花色素对非法添加色素(酸性色素)产生过多的干扰,又能保证非法添加色素提取的量足以达到检测的要求。
优选地,西红花中的酸性色素包括诱惑红、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酸性橙Ⅱ。
优选地,步骤S2中浸提液浓缩后复溶于水的步骤中,浸提液浓缩后的浓缩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未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7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