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短码长信息论的非自适应性波束对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83160.5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1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琳;白琳;孙椿淞;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H04B7/0456;H04W16/28;H04L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郭泽培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短码长 信息论 自适应性 波束 对准 方法 | ||
1.一种基于短码长信息论的非自适应性波束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把接收端及通过其接收到的导频信号抽象成球状模型,使立体空间内的导频信号投影在水平面和垂直面;
S2:确定波束搜索的分辨率和搜索次数N,其中M为接收端波束搜索码本的码字长度,N为接收端波束搜索码本的码字数量;每个码字产生的波束的主瓣覆盖范围和波束模式相同,每个码字位产生的波束指向的角度不同但角度间隔相同,得到所有码字,从而生成波束搜索码本矩阵C;
S3:生成每次波束搜索使用的码字c(i,·),得到部分码本矩阵G,c(i,j)=1表示第i次波束搜索会判断波束是否在范围内,反之本次波束搜索不会判断;
令N′=log2M,则部分码本矩阵G如下:
S4:使用PEG-QC算法构造校验矩阵H,分别对生成的部分码本矩阵G中的每一列进行编码,得到完整的大小为N×M的波束搜索码本矩阵C;
S5:接收端在根据波束搜索码本矩阵C顺序进行Z次波束搜索时,若发射端在本次波束搜索的波束覆盖范围内,则接收端将此次波束搜索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从而使接收端得到发射端方向角度的长度为N的带噪方向序列x;
S6:接收端根据校验矩阵H,使用译码算法对带噪方向序列x进行译码,得到去噪方向序列y;
S7:将得到的去噪方向序列y与波束搜索码本矩阵C的每一列比较,得到差异最小的一列所对应的码字位,进而得到该码字位对应的波束指向的角度,最终完成波束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短码长信息论的非自适应性波束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使用PEG-QC算法构造LDPC码的校验矩阵H,或构造蒙特卡洛法或巴氏系数法的校验矩阵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短码长信息论的非自适应性波束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使用PEG-QC算法构造LDPC码的校验矩阵H,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根据校验矩阵H的大小(N-N′)×N确定其扩展因子b;
S42:利用PEG算法构造大小为的移位基矩阵A;
S43:根据移位基矩阵A中“1”元素的位置,设置移位值dij,构造移位矩阵D
其中aij为移位基矩阵A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dij为移位矩阵D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S44:根据移位矩阵D,用单位矩阵和零矩阵分别代替移位基矩阵A中的“1”元素和“0”元素,dij表示单位矩阵循环右移的次数,从而扩展得到校验矩阵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短码长信息论的非自适应性波束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S4中使用LDPC码构造校验矩阵H时,则在步骤S6中使用BP译码算法对带噪方向序列x进行译码;当步骤S4中使用蒙特卡洛法或巴氏系数法构造校验矩阵H时,则在步骤S6中使用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算法对带噪方向序列x进行译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短码长信息论的非自适应性波束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所述使用BP译码算法对带噪方向序列x进行译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1:初始化变量节点概率:
其中表示初始迭代变量节点v传递给校验节点c的节点值为1的概率信息,表示初始迭代变量节点v传递给校验节点c的节点值为0的概率信息,P表示条件概率,yv表示第v个去噪变量节点,xv表示第v个带噪变量节点;
S62:设置迭代运算最大次数;
S63:计算并更新校验节点概率:
其中表示第t轮迭代校验节点c传递给变量节点v的节点值为1的概率信息,表示第t轮迭代校验节点c传递给变量节点v的节点值为0的概率信息,v表示变量节点索引,c表示校验节点索引,t表示迭代轮数,N″表示变量节点集合;
S64:计算并更新变量节点概率:
其中表示第t轮迭代变量节点v传递给校验节点c的节点值为1的概率信息,表示第t轮迭代变量节点v传递给校验节点c的节点值为0的概率信息,Pv表示变量节点v的节点值为1的概率,M表示校验节点集合,δ用于归一化,其作用为使得
S65:计算后验概率:
其中表示第t轮迭代变量节点v的节点值为1后验概率,表示第t轮迭代变量节点v的节点值为0后验概率;
最后进行译码判决,令
S66:若λ≥1,则yv=0,否则yv=1;
S67:在判决结束后,得到去噪方向序列y,将所述去噪方向序列y和校验矩阵H相乘,若结果全为零,则代表译码正确,结束迭代运算,输出去噪方向序列y;若结果不全为零,则代表去噪方向序列y中仍有误码,返回步骤S63,迭代次数加1,若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结束迭代运算,输出去噪方向序列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31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