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定子三相端子取电结构及取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86691.X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1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华;孙成维;冯展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皓星智能装备(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H01R13/187;H01R13/62;H01R24/00;H01R43/26;H02K15/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定子 三相 端子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马达定子三相端子取电结构及取电方法,包括有可相互插接电连接的公头模组、母座模组;公头模组包括有公头基座、端子导电块、端子定位销和限位块;端子导电块具有向上延伸的公头;限位块的后侧凸设有端子压头;公头基座的前侧设置有至少两根用于插入定子硅钢片组成的不同孔内的定位轴;母座模组包括有母座基板、活动供电座以及双气缸驱动组件;活动供电座上设置有三个线缆连接部,线缆连接部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导电插孔;双气缸驱动组件包括有两个气缸,双气缸驱动组件带动活动供电座朝向端子导电块移动以形成插接供电,双气缸驱动组件带动活动供电座远离端子导电块移动以形成脱离断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定子滴漆加工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马达定子三相端子取电结构及取电方法,其主要适用于滴漆设备上对马达定子的三相端子进行取电连接。
背景技术
定子一般包括硅钢片和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的电线本身为漆包线,具备绝缘性能,但是定子绕组需要再进行绝缘处理,通过绝缘漆将定子绕组尽可能的粘结成一个绝缘整体,这样可避免定子绕组的电线松动,而电线一旦分离,就容易因为电机的振动而发生电线之间的磨损,最终影响绝缘效果。目前对定子的绝缘处理方式是通过浸漆、滴漆的方式实现,通常需要定子线圈保持一定温度,因此,需要对定子加热。目前,较为理想的是通过将定子线圈接通电源的供电端,利用电子线圈自身通电加热,在通电滴漆过程中,定子温度可保持一定温度范围,实现较高的滴漆渗透率。
现有技术中,对马达定子进行加热时,其取电方式是:供电端设置有三个线夹,每个线夹有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夹片,两个夹片之间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操作时,先把马达定子装在滴漆设备上,然后,把端子塞到线夹的两个夹片之间,再锁紧夹片以使得端子被夹紧于两个夹片之间;在接端子操作之前,需要关闭电源按钮,完成接端子操作后,再按压电源按钮以接通供电。在实际操作时,电源按钮按压操作容易出现混乱,一方面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带电接线操作的安全隐患。还有,采用夹片夹持端子的接端子方式,操作费时费力。而且,由于现有的取电结构对马达定子的端子与硅钢片之间缺乏精确的定位结构,难以保证相对位置的精度。端子被夹设于两个夹片之间,由于端子自身公差较大,每个产品三相端子之间厚度尺寸都不一致,若采用同时快速压紧三个端子,容易出现贴合不好导致接触不良,电阻瞬间增大,进而影响马达定子取电加热时温度的稳定,甚至会引起打火花等现象,导致马达定子产品报废。现有工艺采用人工逐个锁螺丝锁紧固定方式,生产效率低,费时费力,员工需高强度作业,而且,人工操作也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导致接触导通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三相端子取电结构及取电方法,其实现对马达定子三相端子端子的快速安装及压紧定位,确保端子连接导通可靠,结合利用公母对插取电,从而高效精确地将端子固定且稳定取电加热,减少人工作业时间,操作安全,也有利于提高滴漆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马达定子三相端子取电结构,包括有可相互插接电连接的公头模组、母座模组;
所述公头模组包括有公头基座、端子导电块、端子定位销和限位块;所述端子导电块于公头基座内左右并排设置有三个,所述端子导电块具有向上延伸的公头;所述端子定位销设置有三个且逐一凸露于端子导电块的前侧面以供端子可拆卸式套设;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公头基座的前侧一端,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可开合式定位于公头基座的前侧另一端,所述限位块的后侧凸设有端子压头,所述端子压头朝向端子定位销设置以用于抵压端子的前侧;所述公头基座的前侧设置有至少两根用于插入定子硅钢片组成的不同孔内的定位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皓星智能装备(东莞)有限公司,未经皓星智能装备(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6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