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结直肠癌辅助筛查标志物组合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6874.1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帮周;林爱强;肖浩玮;梁银龙;柯栋贤;肖传兴;谌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承葛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9;C12N15/11;C12Q1/6851;C12R1/01;C12R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蔡宗慧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肠道 微生物 直肠癌 辅助 标志 组合 | ||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结直肠癌辅助筛查标志物组合,所述标志物组合包括以下菌种:厌氧消化链球菌,双歧杆菌属,粪肠球菌,具核梭杆菌以及16S rDNA。本发明通过对粪便样本DNA进行微生物标志物及16S rDNA检测,旨在采用无创的方法,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辅助结肠癌筛查,增加肠癌筛查方式,提高肠癌筛查意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肠癌筛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结直肠癌辅助筛查标志物。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第3大高发和第2高死亡率的癌症,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出现远处转移,此外,2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转移,晚期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5%。从早期腺瘤发展至肠癌,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早期如果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90%的早期患者经过有效治疗能够治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肠癌是具有筛查普查价值的癌症。
结直肠癌发病原因与遗传、生活方式及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有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结直肠癌都是散发病例,遗传因素仅占10%,环境因素占据了90%。而对于肠道来说,生活在其中的微生物就是最大的环境因素。相关的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态可诱发或促进结直肠癌。在正常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维持稳定,在营养摄取、维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一旦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改变,发生失调,便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如释放细菌毒素导致肠道炎症产生、诱导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遗传学改变、改变肠道微环境等。
传统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免疫粪便潜血检测(FIT)、结肠镜等。然而这些筛查手段应用于人群筛查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人群依从性较差、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FIT对结直肠癌前病变诊断效能有限等。因此,提供一种非侵入性、方便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受检人群的意愿,促进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结直肠癌辅助筛查标志物组合,该标志物组合能够辅助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提高人群筛查意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肠道微生态的结直肠癌筛查标志物组合,该标志物组合通过对粪便样本DNA进行微生物标志物及16S rDNA检测,旨在采用无创的方法,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辅助结肠癌筛查,增加肠癌筛查方式,提高肠癌筛查意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结直肠癌辅助筛查标志物组合,包括以下菌种:厌氧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i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以及16S rDNA。
其中,所述厌氧消化链球菌,其上游引物(F)的引物序列为:AGACGAATTCAAGTCAGTAAATACA,下游引物(R)的引物序列为:CTCCTATCCACCAGGATATCAA。
所述双歧杆菌属,其上游引物(F)的引物序列为:TCGCGTCCGGTGTGAAAG,下游引物(R)的引物序列为:CCACATCCAGCATCCAC。
所述粪肠球菌,其上游引物(F)的引物序列为:ATCAAGTACAGTTAGTCTTTATTAG,下游引物(R)的引物序列为:ACGATTCAAAGCTAACTGAATCAGT。
所述具核梭杆菌,其上游引物(F)的引物序列为:CAACCATTACTTTAACTCTACCATGTTCA,下游引物(R)的引物序列为:GTTGACTTTACAGAAGGAGATTATGTAAAAAT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承葛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承葛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6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