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运动模式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415.5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3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管振宇;汪汉章;张淑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薛鹏 |
地址: | 24119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运动 模式识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运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运动模式识别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弧形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人体的运动模式进行检测的运动检测设备本体,所述壳体与弧形板之间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弹力绳相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腔以及第二矩形腔,所述第一矩形腔以及第二矩形腔之间设有用于对弹力绳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对人体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的导热机构。本发明通过旋钮对弹力绳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使得壳体以及弧形板可以稳定地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且不会出现松动或者过紧的情况,还可以持续对壳体与手腕处的接触处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壳体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运动模式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运动模式是对日常生活中人行为的分类,例如行走、奔跑、上下楼梯等行为属于不同的运动模式。下肢外骨骼系统需要在多个运动模式跟随人体下肢运动,而人体上下肢关节角度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变化趋势不同,这需要对人体当前所处运动模式进行判断识别。上下肢加速度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人体步态信息与运动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判断人当前所处的运动状态,部分运动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会佩戴运动智能手环,并借此来记录和查看自己运动状态的生理参数,但运动过程中手腕会有强烈震动,如羽毛球运动,高频和长时间的剧烈震动会对运动手环内的各个电子模块产生不良影响。
运动智能手环是一种可以进行人体运动模式识别的智能设备,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一些智能手环通过表带方式穿戴,但因为每个人手腕部分的粗细不同,其表带扣连接的表带只能大致配合手腕,容易出现手环过紧或者手环在手腕上滑动的状况,舒适性较差,同时运动过程中手腕部会有大量的汗液和热量,现有技术的运动智能手环的背面往往与手腕贴合,不仅容易沾染汗液引起产品表面的污染,也由于贴合身体影响散热,产生不适感。
为此,提出一种人体运动模式识别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运动模式识别装置,通过旋钮对弹力绳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使得壳体以及弧形板可以稳定地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且不会出现松动或者过紧的情况,还可以持续对壳体与手腕处的接触处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壳体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运动模式识别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弧形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人体的运动模式进行检测的运动检测设备本体,所述壳体与弧形板之间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弹力绳相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腔以及第二矩形腔,所述第一矩形腔以及第二矩形腔之间设有用于对弹力绳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对人体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的导热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矩形腔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缘于第一矩形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矩形腔的内部还转动安装有多个导杆,每个所述导杆的外缘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弹力绳进行收紧的卷绕筒,每个所述导杆的上端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多个所述第二齿轮共同与第一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一矩形腔并延伸至第二矩形腔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缘于第二矩形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缘于第二矩形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固定安装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的两组弧形管,两组所述弧形管之间通过多个散热板相连通,多个所述散热板的内部均为中空,位于上端的所述弧形管与下端的弧形管之间通过竖管相连通,所述弧形管、散热板以及竖管之间共同装有冷却液。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采用酒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