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颈类零件内锥深度尺寸高效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976.5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初;谭家进;张永康;兰小令;卯秉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颈 零件 深度 尺寸 高效 检测 方法 装置 | ||
一种轴颈类零件内锥深度尺寸高效检测方法及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测量板、支撑板、导柱套、导柱、弹簧、表夹、以及百分表;测量板圆弧面的直径等于轴颈类零件上内锥深度H对应的固定直径φD;导柱套安装在支撑板的K面上;导柱的一端与测量板的G面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板并伸入至导柱套的内孔中,且可在导柱套的内孔中滑动;表夹安装在导柱套上远离支撑板的端头上,百分表安装在表夹上,且百分表的测量头深入至导柱套的内孔中并抵靠在导柱的端面上;在导柱的端面与表夹之间设置有弹簧;内锥标准件的内锥尺寸及形状与轴颈类零件的内锥尺寸及形状相一致。无需从机床上拆卸轴颈类零件送至三坐标检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锥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颈类零件内锥深度尺寸高效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中,如图1所示为航空发动机中的一种轴颈类零件,轴颈类零件常常需要对内锥面上固定直径(φD)的内锥深度尺寸(H)进行测量,该尺寸的测量无法采用通用测具进行测量,只能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采用三坐标检测量检测该尺寸需要从机床上拿下来,然后进行检测,得到三坐标检测值之后,再重新装夹零件按照三坐标检测值进行补充加工,直至加工至最终尺寸,采用三坐标检测轴颈类零件内锥深度尺寸存在效率低下的缺点,无法满足现场小批生产需求,在来回装夹轴颈类零件的过程中容易改变零件加工编程原点的对刀状态,造成零件超差报废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相关专利公开了关于零件内锥的检测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1220663081.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内锥斜度钢球测量检具,在进行内锥斜度测量时,将内锥斜度钢球测量检具整体分别置于标准锥度环规内或带有内锥斜度的被测件内部,通过垫环上的百分表比较出标准锥度环规与被测件在大球形测头和小球形测头之间的距离的变量值,通过查表,快速、精确地测量出被测件的内锥斜度。但是,该专利CN201220663081.X公开的测量检具,并无法适用于图1所示轴颈类零件内椎深度尺寸检测。
航空发动机中图1所示的轴颈类零件装夹在机床上时,如何在未将零件从机床上拿下来的情况下实现内锥深度尺寸检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轴颈类零件内锥深度尺寸高效检测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轴颈类零件内锥深度尺寸高效检测装置,包括测量组件和内锥标准件;
测量组件包括测量板、支撑板、导柱套、导柱、弹簧、表夹、以及百分表;
所述测量板上两相对的表面分别为F面和G面,测量板的两端为圆弧面,两圆弧面同心设置,且圆弧面的直径等于轴颈类零件上内锥深度H对应的固定直径φD;测量板的F面与圆弧面交界处的棱边保持尖边;
所述支撑板上两相对的表面分别为J面和K面,所述导柱套安装在支撑板的K面上;
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测量板的G面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板并伸入至导柱套的内孔中,且可在导柱套的内孔中滑动;
所述表夹安装在导柱套上远离支撑板的端头上,所述百分表安装在表夹上,且百分表的测量头深入至导柱套的内孔中并抵靠在导柱的端面上;在导柱的端面与表夹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内锥标准件的内锥尺寸及形状与轴颈类零件的内锥尺寸及形状相一致。
优选的,在导柱套与导柱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导柱上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导柱套上的限位螺钉,限位螺钉伸入至限位槽中。
优选的,所述导柱与测量板之间通过导柱上的法兰盘A连接,法兰盘A与测量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定位销,且两者通过螺钉固接。
优选的,导柱套与支撑板之间通过导柱套上的法兰盘B连接,法兰盘B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定位销,且两者通过螺钉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9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