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88294.6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8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黄顾;袁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金云嵋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近端像素组和远端像素组,在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在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信号增强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与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信号增强电路的信号接收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信号接收端用于响应扫描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扫描信号以使信号增强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下,信号增强电路的直流开启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导通,信号增强电路的直流关闭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断开;在第二状态下,直流关闭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导通,直流开启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断开。该方案可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需要行向扫描线(即:gate线)提供扫描信号,逐行去开启薄膜晶体管(即:TFT),从而使得列向数据线(即:source线)将数据信号(即:像素电压)传输给像素电极,从而显示不同的画面。
一般gate线和source线都是由金属镀层蚀刻而成,具有一定的阻抗,而当显示面板往大尺寸发展时,由于RC延时效应,gate线中远离扫描信号发送端(即: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的区域相比于靠近扫描信号发送端的区域,波形失真严重;其中,当显示面板尺寸特别大,RC延时很严重时,远端波形严重失真,会导致进入远端薄膜晶体管的扫描信号高电平达不到TFT的阈值电压Vth,当扫描信号不达TFT的阈值电压Vth时,能通过薄膜晶体管的电流较小,source线在规定充电时间内无法使像素电极充到目标电压,会导致屏中间偏暗甚至是黑色,显示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及多个行结构,所述多个行结构沿列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区,所述行结构包括近端像素组和远端像素组,所述远端像素组相比于所述近端像素组远离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设置;且所述近端像素组和所述远端像素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
在所述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在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具有信号接收端、信号输出端、直流开启电压端和直流关闭电压端;所述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接收端用于响应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扫描信号以使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导通,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断开,以使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开启;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导通,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断开,以使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关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增强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断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管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8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