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0495.X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8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可菲;马波;胡继芳;刘传增;赵富阳;高盼;徐莹莹;徐婷;于运凯;兰红宇;徐永海;赵汀;刘蕊;董风雪;杨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水稻 秸秆 还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属于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水稻秸秆置于粉碎装置内,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置于通气的保温箱内进行保温,并且箱内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在后续设置有秸秆的硫酸铵混合过程,硫酸铵可有效调节秸秆内的碳氮比,从而可有效对于后续秸秆进行降解时产生的一些温室气体的量进行调节,避免引发温室效应,同时在对于秸秆进行预处理后还具有对于秸秆的肥料混合过程,可使处理后的秸秆与肥料混合,从而可有效提升土壤对于混料的吸收速率,从而可有效盐碱地进行改善,该方法适用性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还田是一种农业种植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对于农业种植中产生的一些秸秆,对于秸秆的处理方法以前是通过焚烧将秸秆进行处理,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会对于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产生的还田技术,秸秆还田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传统的秸秆还田方法一般是将秸秆直接抛入农田内进还田,这样操作虽然省时省力,但由于秸秆未做处理,导致无法调节秸秆内的碳氮比,无法对于后续秸秆进行降解时产生的一些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调节,还田易引发温室效应,因此现如今有一些秸秆还田方法会先对于秸秆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再进行还田,这样可有效提高还田质量,但在预处理内的方法一般都为粉碎、降解等,虽然可提高还田效果,但由于处理后的秸秆并未与肥料进行混合,导致土壤对于处理后秸秆的吸收效果不好,从而对于还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亟待需要一种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秸秆还田方法一般是将秸秆直接抛入农田内进还田,这样操作虽然省时省力,但由于秸秆未做处理,导致无法调节秸秆内的碳氮比,无法对于后续秸秆进行降解时产生的一些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调节,还田易引发温室效应,因此现如今有一些秸秆还田方法会先对于秸秆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再进行还田,这样可有效提高还田质量,但在预处理内的方法一般都为粉碎、降解等,虽然可提高还田效果,但由于处理后的秸秆并未与肥料进行混合,导致土壤对于处理后秸秆的吸收效果不好,从而对于还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稻秸秆置于粉碎装置内,进行粉碎;
S2、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置于通气的保温箱内进行保温,并且箱内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
S3、一段时间后,将水稻秸秆取出至捣碎装置内,对于水稻秸秆进行捣碎;
S4、将水稻秸秆置于容器内,向容器内添加一定量的降解菌;
S5、一段时间后,将水稻秸秆取出置于混合装置内,向内添加一定比例的肥料,使二者进行混合;
S6、将混料取出,置于施肥装置内;
S7、采用高立柱大犁进行翻地,在翻地时施入农家肥或酸性速效肥,且将混料置入翻地内;
S8、进行提早泡田;
S9、进行浅水打浆;
S10、进行插秧栽培、施肥;
S11、进行分水管理;
S12、完成还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S1中,将水稻秸秆置于粉碎装置内,进行粉碎,使粉碎后的水稻秸秆的大小在5-10cm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0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