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海微杆菌SUC7及其产生的蔗糖磷酸化酶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4059.X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华;王伟;孙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10;C12P17/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杜娇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海 杆菌 suc7 及其 产生 蔗糖 磷酸化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微杆菌SUC7及其产生的蔗糖磷酸化酶和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所述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SUC7,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2395。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所述深海微杆菌SUC7发酵产生的蔗糖磷酸化酶。所述蔗糖磷酸化酶能够以蔗糖和对苯二酚为底物,于30‑50°C下充分避光反应24‑48h,得到α‑熊果苷反应液,其产量可达到33.2g/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微杆菌SUC7及其产生的蔗糖磷酸化酶和应用,属于海洋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美白及保湿功效的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熊果苷(Arbutin)和甘油葡糖苷(2-α-GG)价格昂贵,一般添加于高档化妆品中,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制备方法集中于化学合成和天然材料提取,其中提取法因原材料的限制,难以可持续发展和降低成本;化学合成虽然生产效率高,但容易引入一些化学异构成分和有机溶剂等杂质,造成其后续纯化工艺复杂,提高了其生产成本。随着酶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蔗糖磷酸化酶酶法转化生产成为一条可持续、绿色的制备工艺。酶法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会出现异构成分和引入有机溶剂等杂质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洋微生物因其生活环境的独特性及环境适应性,故作为产酶微生物资源具有显著的优势:耐压,耐碱,耐盐,耐冷,物种多样性,代谢易调控,低温下有较高活性等特性,赋予海洋微生物酶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从海洋环境筛选高产蔗糖磷酸化酶的菌株,是今后研究和开发新型蔗糖磷酸化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能产蔗糖磷酸化酶的来自海洋的微杆菌SUC7。
本发明要提供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来自海洋的微杆菌SUC7产的蔗糖磷酸化酶的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深海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SUC7,其菌株保藏号为CCTCC NO:M2022395。
本发明所涉及的菌株SUC7是来自马里亚纳海沟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到的微杆菌属SUC7(
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所述微杆菌(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蔗糖磷酸化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接微杆菌SUC7到液体种子培养基(pH=7.0)中,在20-25℃、摇床恒温培养18-24h后,取培养液按照接种量体积比5-10%接入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摇床恒温20-25℃培养24-48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后破碎菌体,离心得到上清液即为蔗糖磷酸化酶粗酶液。
进一步,所述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牛脑12.5g、牛心浸出汁5.0g、蛋白胨10.0g、葡萄糖2.0g、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钠2.5g、蒸馏水1000ml、pH 6.8-7.2。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0.5g、蔗糖5.0g、氯化钠 5.0g、蒸馏水1000ml、pH 6.8-7.2。
上述蔗糖磷酸化酶具有如下酶学性质: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30−50℃时该酶表现出高于其最高酶活性的8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蔗糖磷酸化酶制备α-熊果苷的应用,所述应用方法为以蔗糖和对苯二酚为底物,加入蔗糖磷酸化酶粗酶液,反应体系放置于30-50℃下充分避光反应24-48h,沸水浴终止反应,过滤后,即可得到α-熊果苷反应液。
进一步,所述蔗糖和对苯二酚在反应体系中的质量比为15:1-5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4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