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与液态制冷剂及固相杂质旋流分离制冷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6524.3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7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罗自生;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瑶瑶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制冷剂 杂质 分离 制冷 循环系统 | ||
油与液态制冷剂及固相杂质旋流分离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油箱、气液分离器、液态制冷剂储罐及旋流分离器,其中旋流分离器包括柱形壳体,该柱形壳体内部同轴制出有柱形旋流腔,柱形壳体轴心处同轴穿透并密封转动连接有离心分离轴,柱形壳体上开设有切向设置的排油口、排液口、排污口及混合液通入口,且柱形壳体的内壁上设有颗粒物收集单元;离心分离轴的一端为光杆轴,另一端为锥形轴,该锥形轴的截面直径由离心分离轴的中部向离心分离轴的端部逐步增大。该分离器采用离心分离原理,将润滑油与液态制冷剂及颗粒物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无需更换滤网,清除颗粒物杂质时无需停机,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油与液态制冷剂及固相杂质旋流分离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机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其是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其中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和蒸汽喷射式制冷机应用较为广泛。
制冷机在运转过程中,其压缩的制冷剂中含有微量液态制冷剂份,且每次更换或维护制冷剂时难免向制冷机中通入带有液态制冷剂份的空气,液态制冷剂份经压缩后凝结成液滴混合如制冷机润滑油中,并且随着制冷机运转及其内部构件摩擦震动,润滑油中会混入铁屑等颗粒物杂质,而无论是液态制冷剂还是颗粒物杂质若不将其与润滑油分离,其将留存在制冷机内部往复循环并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制冷机螺杆的润滑效果,严重时甚至导致螺杆卡死甚至断裂,因此对润滑油中的液态制冷剂及颗粒物杂质进行分离过滤是尤为重要的。
专利CN207621030U公开了一种螺杆制冷机组中的油过滤装置,属于压缩机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油过滤装置更换不方便等问题。该油过滤装置的优点在于活动安装的油过滤装置在更换取出时,只需从制冷机组外侧打开扣盖,从制冷机组侧部将油过滤装置取出即可,实现一种外露可拆的油过滤装置,使油过滤装置更换使用更方便。但是其缺陷在于对制冷液中固相颗粒物杂质的分离效果不佳。
现有技术中的油与液态制冷剂分离器尚不具备颗粒物分离功能,且现有的油颗粒物分离器多采用滤网过滤,滤网需要定期更换,且更换时制冷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必须停机,进而导致更换滤网费时费力并降低润滑及制冷效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油与液态制冷剂及固相杂质旋流分离制冷循环系统,该分离器采用离心分离原理,将润滑油与液态制冷剂及颗粒物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无需更换滤网,清除颗粒物杂质时无需停机,方便实用。
油与液态制冷剂及固相杂质旋流分离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油箱、气液分离器、液态制冷剂储罐及旋流分离器,其中制冷压缩机的介质通入端连通外部制冷设备、油箱及气液分离器的气相介质排出端,制冷压缩机的介质排出端连通气液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分别与液态制冷剂储罐的介质通入端、油箱的介质通入端及气液分离器的液相介质排出端连通;旋流分离器包括柱形壳体,该柱形壳体内部同轴制出有柱形旋流腔,柱形壳体轴心处同轴穿透并密封转动连接有离心分离轴,柱形壳体上开设有切向设置的排油口、排液口、排污口及混合液通入口,且柱形壳体的内壁上设有颗粒物收集单元;离心分离轴的一端为光杆轴,另一端为锥形轴,该锥形轴的截面直径由离心分离轴的中部向离心分离轴的端部逐步增大。
而且,颗粒物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环和多个收集翼板,其中收集环同轴固装在柱形旋流腔的底面上,该收集环的外径小于柱形壳体的内径,并由收集环的周向外壁与柱形壳体的周向内壁及柱形旋流腔的端面内壁共同围成排污区;收集翼板均轴向插接在柱形壳体的弧面内壁上。
而且,柱形壳体的弧面内壁上对称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梯形长槽,该梯形长槽内限位插接收集翼板;收集翼板的一侧向柱形壳体的轴心位置弯折,收集翼板的另一侧固装有插接定位在梯形长槽内部的梯形插条,由收集翼板的侧壁与柱形壳体的弧面内壁共同围成收集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6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