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河湖内源污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8159.X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3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武涛;张继彪;王聪;刘鑫;马倩倩;李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1/04;C02F11/15;C02F1/52;E02F3/92;E02F5/28;E02F9/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赵维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内源 污染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理河湖内源污染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清理表层底泥,采用环保清淤绞吸方式清理河湖底的表面浮泥,通过配备绞刀头,绞刀负压吸泥,绞刀头后配置导流泥板以及过滤螺旋槽,防止污染淤泥泄漏和扩散,疏浚较薄的污染底泥且对底泥扰动小,避免污染淤泥扩散和逃淤;S2阻断底泥再悬浮,包括水下覆盖模式和阻断层覆盖模式;S3修复底泥污染,采用沉水植物毯沿水面展开后固定在水体底部。本发明实现了底泥从传统粗放式疏挖到精准生态修复的转变,破解了长期困扰城市湖泊内源污染治理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理河湖内源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湖治理,经常采用要么清淤泥,比如污泥泵抽取或直接挖淤泥的方式;要么采用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该两种模式往往不能彻底使得河湖得到治理。
现有的河湖治理,清淤和水生植物均是重要的水质改善技术措施,但是清淤和水生植物联动设计的较少,往往是清淤和水生植物种植技术的分开使用。传统清淤采用经常采用水力冲泥和开挖清淤两种方式,对底泥清理彻底,这种粗放的清理方式,对底泥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底栖动物也造成了破坏。清淤后也没有对后续的治理措施提出明确需求,往往清淤后长时间未有后续措施,或者将清淤作为水质提升的主要措施。水生植物种植技术尤其是沉水植物种植技术对河湖内源污染控制和水质提升有明显作用,已经得到业内认可,但是其技术应用还存在单一应用的问题,未有水生植物种植环境因素的标准,往往关注的是透明度、温度和水深等因素,实际水生植物的种植与底泥的泥质也有较大关系,尤其是底泥中浮泥层的影响,适应于水生植物种植的河湖底泥应有一定的强度,含水率不能过高。另外水生植物种植的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技术效果。传统水生植物种植技术主要采用扦插和抛种,种植和生长周期长,植物种植初期覆盖度低,对泥底的扰动较大,容易造成底泥的二次悬浮,进而再次影响水质,降低了透明度,进而又影响了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传统清淤和水生植物种植的应用问题,本发明创新设计一套从生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发的内源污染治理技术。改进传统清淤的大开挖和深度清淤的问题,改为清理浮泥层,保护底泥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底栖动物,通过底栖动物的自然降解过程,降低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再通过底质改良技术阻断下层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对水质的影响,同时通过覆盖改良技术创造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的生境,有利于水生植物快速繁殖;再次,通过水生植物的技术,植物生长吸收污染物,植物根系的根际效益,降解下层底泥的污染物。本创新技术的应用具有实施应用的先后逻辑和时间逻辑,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单独实施清淤,引起的底泥二次释放;改善传统水生植物技术单独应用的效率问题。清淤完成后的2天内,应进一步识别底泥的污染状态,同时实施底泥生境改善的覆盖技术,实施覆盖技术后的2天内,就应及时补充水生植物,有利于植物根系深入到覆盖层中,避免覆盖层的硬化或粘度增加而影响植物根系的深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河湖内源污染的方法,首次提出泥水界面“清理浮泥-改善泥水界面生境-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多级耦合集成技术,实现了底泥从传统粗放式疏挖到精准生态修复的转变,破解了长期困扰城市湖泊内源污染治理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治理河湖内源污染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清理表层底泥,采用环保清淤绞吸方式清理河湖底的表面浮泥,通过配备专用的环保绞刀头,绞刀负压吸泥,刀头后配置导流泥板以及过滤螺旋槽,防止污染淤泥泄漏和扩散,疏浚较薄的污染底泥且对底泥扰动小,避免污染淤泥扩散和逃淤;
S2阻断底泥再悬浮,包括水下覆盖模式和阻断层覆盖模式,
所述水下覆盖模式通过驳船上的管子将覆盖物注入到水体底部,管子的下端采用圆锥体,使覆盖物更好的分散,
所述阻断层覆盖模式通过将覆盖物编织,采用驳船表层撒布的施工方式,让编织后的覆盖材料通过重力作用自然沉降到水体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澳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8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