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9855.2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奇;郑真;赵永斌;吴朝鹏;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8 | 分类号: | E02D5/28;E02B3/06;E02D7/00;E02D7/02;E02D13/00;E02D13/06;E02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曹月明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排桩沉桩 施工工艺 | ||
1.一种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排桩沉桩在风浪较小时施工;
控制密排桩定位时的扭角偏差;
记录前一根沉桩完成后的扭角偏差,根据扭角偏差进行碰桩验算并调整下一根沉桩的扭角;
选用抗风浪较好的大型打桩船对密排桩沉桩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控制密排桩定位选用GPS和实控结合的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实时观测校准,提高沉桩定位精度;
在密排桩安装测斜仪,实时测量密排桩的桩身斜度,以控制密排桩的桩身斜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实时观测校准,包括:
相邻两根桩肋板旋转发生碰撞时的角度控制;
相邻两根桩发生碰撞时桩偏位控制;
相邻两根桩斜率偏差发生肋板碰撞时斜率偏差角度控制;
相邻两根桩扭角偏差导致桩底碰桩时扭角偏差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密排桩定位时的扭角偏差,包括:
根据密排桩的结构、扭角、斜率、平面位置结合打桩船的性能、现场地质和风浪等条件进行沉桩施工控制
采用GPS和实控结合的定位技术,通过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实时观测校准,提高沉桩定位精度,满足高标准要求的桩位偏差控制。
采用自动补偿斜率控制技术,通过安装测斜仪,实时测量桩身斜度,以控制桩身斜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通过BIM技术沉桩进行模拟验算,以验证密排桩沉桩可行性,同时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操作,以验证加固措施的可实施性。
通过临时快速桩基加固技术,保证沉桩结束后桩基结构安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BIM技术沉桩进行模拟验算,包括:
BIM技术沉桩进行模拟验算,以验证密排桩沉桩可行性;
BIM技术进行3D建模分析对大管桩斜率、扭角等参数进行了相应调整,理论上不再发生碰桩;
对沉桩进行模拟,其中两根桩之间净距≤0.6m的共135根,其中两根桩之间净距最小处0.21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斜顶桩接近3.5:1,不同工况、船机性能等条件影响施工;
实际施工时斜率等偏差导致碰桩,对部分桩采取下桩时增加提前量或落后量的措施,设计桩参数数据的基础上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微调桩参数,最终确定沉桩施工桩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沉桩时先施打每个结构段密排钢管桩的端部;
密排桩有2个轴线,先施打岸侧密排桩,再施打海侧密排桩;
采用隔桩跳打的方式,既减小累计误差,保证两端的密排桩均在导梁或墩台内部,同时根据前一根桩的沉桩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桩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排桩沉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密排桩沉桩施工结束后,将斜顶桩及密排桩的部分桩顶割除;
斜顶桩之间焊接槽钢;
吊入安装整体型支架,形成稳定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98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