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硅乳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03177.2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5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思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46 | 分类号: | C08G77/46;C08G77/12;C08G7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硅 乳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乳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用甲基乙烯基环硅氧烷、甲基二氯硅烷、烷氧基二甲基硅烷钠盐为主要原料制成星型结构的枝化含氢聚硅氧烷;然后以枝化含氢聚硅氧烷、端乙烯基聚硅氧烷、烯丙基聚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制得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乳化剂。这种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乳化效率比侧链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端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梯形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效率有明显提高,用它制备的乳液的稳定性、耐温性、抗剪切性也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硅乳化剂的制备方法,更准确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乳化剂的制备方法,用它制备有机硅乳液时,有利于提高乳液的稳定性,隶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硅乳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电子电气、纺织印染、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皮革造纸和医药医疗等行业中,主要性能体现在防水、防潮、涂层、脱模、润滑、消泡、惰性填充等方面。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有机硅乳液的使用体系的逐渐复杂和多元化,因此,对有机硅乳液的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一些高端领域,使用的产品大多是以进口产品为主,而国内的产品多以模仿为主,且大多只能应用在要求较低的行业领域上,通常以其低价作为优势和国外产品竞争,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有机硅乳液在储存或添加到应用体系中不稳定。
当有机硅乳液用在消泡剂行业上时,国内消泡剂乳液通常可以做出比国外产品消泡性能更好,但却无法满足在应用体系中的相容性和抑制泡沫性能,究其原因国内消泡剂乳液中有效组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微粒较容易出现聚集和析出,从而导致其相容性能和抑制泡沫性能差。因此,有机硅乳液的稳定性对于乳液性能的应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N108299938A介绍了一种线性聚醚改性硅油与硅氮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反应成硅膏,再用山梨醇脂肪酸酯、羟甲基纤维素钠和硅膏混合,乳化制成的消泡剂;US4853474通过交联的硅聚醚来提高乳液的耐低温性能,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控制硅聚醚自身的交联程度,因而,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很难保持证一致;CN106459414A先将有机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和水用机械方式乳化,然后将带有功能基团的物质加入,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乳液,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但工艺过程复杂,工业化成本高;US6512015B1用含氢聚硅氧烷、端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烯丙醇聚醚制备了交联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用其来分散硅膏;CN101203579A制备高粘度硅油乳液,在2~15MPa的压力下制备所需粒径的乳液。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对设备的要求高,其次只是延缓乳液聚集的时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CN113069796A首先用异构醇醚封端烯丙基聚醚和双端含氢硅油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然后通过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提高硅膏制备乳液的稳定性;专利CN109929120A使用梳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梯形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组合来共同乳化分散高粘度的有机硅组合物,以此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本专利先合成了枝化含氢聚硅氧烷,然后与端乙烯基聚硅氧烷和烯丙基聚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制得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用制得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来制备乳液时发现,它的乳化效率要明显高于侧链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端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梯形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具有广阔应用的前景。
发明内容
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乳化剂是由枝化含氢聚硅氧烷、端乙烯基聚硅氧烷、烯丙基聚醚在催化剂的作用合成制得的,这种多枝化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乳化效率比梳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端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梯形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效率有明显提高,因此,有机硅乳液的稳定性、耐温性、抗剪切性都有明显提高。这种多枝化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可以用于消泡剂、脱模剂、润湿剂、防水剂等有机硅乳液的制备。
制备多枝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乳化剂时,所用的原料的质量百分数如下:
枝化含氢聚硅氧烷 5~40%;
端乙烯基聚硅氧烷 5~40%;
烯丙基聚醚 2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思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思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3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