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端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13216.7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7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飞;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7 | 分类号: | H04L67/1097;H04L67/1095;H04L67/10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53 | 代理人: | 施建勇 |
地址: | 31000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端 数据 分布式 存储 分配 方法 | ||
云端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分配方法,属于资源分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云端平台;所述云端平台,包括使用者端、管理节点、主节点、子节点;所述主节点,将档案进行分类并设定档案复本数量;主节点将档案复本分配到子节点中,并记录档案复本状态;步骤S2,阻塞预筛选机制:主节点筛选出阻塞机率BPi小于阻塞机率阈值Tbp的子节点,组成合格节点集合;步骤S3,引用队列负载平衡机制:在合格节点集合中,主节点筛选出具有最大的引用队列剩余空间数RQ的子节点,作为最佳的档案复本存储的子节点,进行档案复本的存储。本方案,在云端平台提出了具有递进关系的三个档案存储配置机制,进行动态复本配置,以维持节点间负载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分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云端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如果将档案资料储存于本地端,有需要时再将相应的资料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计算,则当档案资料过多时,会导致本地端的储存空间的不足,从而需要增加硬件成本。因此,传统的本地端装置储存方式渐渐被云端储存方式所取代,以降低成本及提升存储效能。云端储存方式,是将档案资料储存于云端,有需要时再通过网络进行下载及存储。
云端存储,多采用分散式架构。该架构中,通常系统都会进行档案复本的复制,以减少延迟回应使用者请求的时间,并减少频宽的消耗。因此,在分散式架构中复制策略中,通常有静态复本复制与动态复本复制二种。对于静态复本复制,其将复本放置在固定节点上,并不会因应环境变化来改变复本位置及复本数量。对于动态复本复制,其会依照环境变化与使用者需求来动态配置档案位置及复本数量,以解决单一服务节点负载过重的问题,进而达到服务节点间的负载平衡。
针对动态复本复制,不仅能改善资料可用性,还可改善系统的存取效能。但是过度的复本将造成资源浪费、占用空间以及增加管理上成本的负担。
因此,有必要在动态复本复制的过程中,引入负载平衡机制,从而减少系统负担并提升系统的效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云端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分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云端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云端平台;所述云端平台,包括使用者端、管理节点、主节点、子节点;
使用者通过使用者端登录云端平台并发送存储服务的请求;管理节点接收来自使用者端的请求,并将该请求传送给主节点;所述主节点,将档案进行分类并设定档案复本数量;主节点将档案复本分配到子节点中,并记录档案复本状态;
步骤S2,阻塞预筛选机制:主节点筛选出阻塞机率BPi小于阻塞机率阈值Tbp的子节点,组成合格节点集合;
步骤S3,引用队列负载平衡机制:在合格节点集合中,主节点筛选出具有最大的引用队列剩余空间数RQ的子节点,作为最佳的档案复本存储的子节点,进行档案复本的存储;如果该筛选出的子节点未拥有此请求的档案复本时,则将该子节点作为备援节点,并将档案复本新增至此子节点。
所述管理节点信号连接有使用者端和主节点,是负责接收和回应使用者端的任务请求的中继站,并管理使用者端和主节点之间的沟通;
所述主节点内设有记录档案复本状态的元数据记录模块;所述子节点,是档案复本放置位置的服务节点;所述主节点和子节点信号连接形成分布式存储结构。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主节点,将预存储时间超过储存时间阈值的档案归为长期存储档案,否则归为短期存储档案;将长期储存档案的档案复本数量设定为5份;将短期储存档案的档案复本数量设定为3份。
进一步,步骤S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3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