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玉竹叶斑病微生物农药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13311.7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6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宋荣;周佳民;官迪;谢进;朱校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P3/00;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高宁馨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竹 叶斑病 微生物 农药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抗玉竹叶斑病的金色毛壳菌的微生物农药,所述金色毛壳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90。本发明通过病原菌分离发现镰刀菌是玉竹叶斑病的重要病菌之一,采用平板对峙法验证了金色毛壳菌对镰刀菌的拮抗作用,在1×10supgt;7/supgt;cfu/mL的施用浓度下金色毛壳菌对镰刀菌引起的玉竹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显示了金色毛壳菌可以作为玉竹叶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本发明为玉竹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相关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抗玉竹叶斑病的金色毛壳菌微生物农药制剂。
背景技术
玉竹又名萎蕤、尾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常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作用缓和,不滋腻敛邪,因此玉竹在降血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以及抗疲劳药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玉竹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种植地域也日渐广泛,然而,玉竹在种植中出现的玉竹叶斑病给玉竹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玉竹叶斑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边缘黄色,逐渐扩展后病斑近圆形,内灰色,边缘黑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严重时可导致整叶枯死。叶斑病的病原菌有多种,而镰刀菌也是引起叶斑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金色毛壳菌(Chaetomium aureum)具有很强的拮抗效果和生防潜力。早在1975年,即有科学家就对金色毛壳菌的固氮作用开始了研究工作。也有文献报道,从核桃叶片上分离得到金色毛壳菌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防治辣椒疫病的发生;金色毛壳菌对水稻稻瘟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金色毛壳菌、渐狭蜡蚧菌和少根根霉菌可用于烟蚜的生物防治。
然而,目前玉竹叶斑病菌多是采用化学试剂进行防治,例如使用50%异菌脲、65%代森锌,70%甲基硫菌灵等。然而,长期的化学农药的使用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干扰,而且极易产生抗药性。而微生物生物防治高效、无毒无害、无污染等诸多特点,能有效的解决化学农药的3R(Resistance, Residue, Resurgence)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如何有效、低毒的对玉竹叶斑病进行防治,成为困扰玉竹种植者的一个普遍难题,为此,本发明人通过长期的筛选和试验发现,镰刀菌感染也会引起玉竹叶斑病,而金色毛壳菌或其孢子具有拮抗镰刀菌的能力,能够在玉竹叶斑病中的防治中发挥较好的效果。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从玉竹块茎上分离得到金色毛壳菌类菌株,经鉴定属于金色毛壳菌,所述金色毛壳菌已经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2年05月0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90。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金色毛壳菌或其孢子在制备抗玉竹叶斑病微生物农药中的应用,所述微生物农药中含有金色毛壳菌或其孢子,所述金色毛壳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90。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玉竹叶斑病微生物农药,所述微生物农药中包括金色毛壳菌或其孢子,所述金色毛壳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90。优先的,所述微生物农药中的金色毛壳菌或其孢子以粉剂的形式存在;更优选,述微生物农药中的金色毛壳菌或其孢子以颗粒剂的形式存在。当然,本发明的制剂还可以是颗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适用于使用的剂型。粉剂的制备方式可以冻干,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制备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在制备微生物农药的过程中应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大规模发酵培养以获得大量的微生物。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5-28℃,发酵培养基的pH选择在4-12之间,优选6-9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3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