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22125.X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1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滨;刘伟康;梁晓君;刘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懿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163/10;C09D133/00;C09D167/06;C09D5/20;C09D7/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刘晓静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残留 uv | ||
本发明属于UV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该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包含丙烯酸树脂50~80份、单体10~40份、助剥剂0.5~5份、流平剂0.5~3份、消泡剂0.3~3份、抗静电剂0.1~2份、抗粘连剂0.2~5份、补强剂0.5~6份、成膜剂0.2~2份、引发剂1~8份。本发明的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可用于不同的形状或表面不平整的产品,可根据产品尺寸大小自行调整,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可剥性好,撕开后表面无残留无胶印,并且整张撕开无破损;拉伸强度高、成膜性好、表面平整度高、透光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V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显示屏、电子产品、电子敏感元件的生产制造中,还是使用传统的PET膜进行粘贴保护。由于该工艺需要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提前将膜切好,再以人工操作方式进行粘贴;并且仅能用于常规表面平整的产品。所以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率低,并且要依靠人工来提前备好不同规格的PET膜及防尘包装,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可以满足及代替现有产品功能,可用于不同的形状或表面不平整的产品,可根据产品尺寸大小自行调整,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具有良好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丙烯酸树脂50~80份、单体10~40份、助剥剂0.5~5份、流平剂0.5~3份、消泡剂0.3~3份、抗静电剂0.1~2份、抗粘连剂0.2~5份、补强剂0.5~6份、成膜剂0.2~2份、引发剂1~8份。
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酸树脂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低聚物改性丙烯酸酯中的两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单体为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酰吗啉和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助剥剂为聚醚改性硅氧烷、聚醚改性有机硅、聚酯改性有机硅和含有氟硅键的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流平剂、氟碳改性有机硅流平剂和丙烯酸酯非硅流平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消泡剂为聚醚多元醇消泡剂和/或有机硅消泡剂。
作为优选,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30、聚醚多元醇3050或聚醚多元醇280。
作为优选,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改性丙烯酸酯抗静电剂或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所述抗粘连剂为苯乙烯聚醚和/或有机硅树脂微球。
作为优选,所述补强剂为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所述成膜剂为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所述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中的两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点:
1)本发明的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可用于不同行业的显示屏幕、金属、塑料等容易刮伤产品以及不同形状或表面不平整的产品的保护,也能有效的避免产品在制造、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表面损伤、污渍等问题。
2)本发明的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可满足及替代现有产品功能,消泡速度快,可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喷涂工艺、丝印工艺和点胶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可根据客户的需要、产品的外观调整工艺进行施胶,起到对产品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懿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懿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21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