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表面处理装置及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9372.2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2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李文斐;赵永轩;庞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纳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0/02 | 分类号: | D06M10/02;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和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5 | 代理人: | 李建刚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表面 处理 装置 进行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高压电极以及与所述高压电极对向平行设置的低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低压电极彼此临近的表面设置有静态介电材料层;
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所述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的外周分别架设有动态介电材料层,用于驱动所述动态介电材料层分别循环穿过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一驱动组驱动的动态介电材料层临近所述高压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组驱动的动态介电材料层临近所述低压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上的第一载带、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上的第二载带;所述第一载带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的表面、所述第二载带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组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动态介电材料层;所述第一驱动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带、所述第二驱动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载带,分别循环穿过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一载带临近所述高压电极,所述第二载带临近所述低压电极;
优选地,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为平板状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介电材料层包括陶瓷和/或石英玻璃;所述动态介电材料层包括聚合物膜;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膜包括聚四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介电材料层的尺寸大于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的尺寸;
所述静态介电材料层的厚度为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介电材料层的厚度为0.05~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之间的两个动态介电材料层之间的距离为0.1~1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冷却装置、电源发生器、高压升压装置、程序控制器、连接用电线和所述动态介电材料层的表面清理装置。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通电,启动传输组件;
碳纤维在动态介电材料层的带动下,通过两个动态介电材料层之间的间隙;
所述碳纤维包括连续碳纤维或短切碳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通过两个动态介电材料层之间的间隙进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时间为5~300s。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的工作电压为30~300V,频率为100~1000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纳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纳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93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