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eptor作为靶点在制备促进头颈癌放疗增敏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0099.5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9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岳欣;彭振维;王雪涔;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31/12;A61K41/00;A61P35/00;C12Q1/6886;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广州艾维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9 | 代理人: | 黄强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eptor 作为 制备 促进 头颈 放疗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Deptor作为靶点在制备促进头颈癌放疗增敏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对Deptor与头颈癌放疗耐受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因放疗导致的细胞内Deptor水平降低是产生头颈癌放疗耐受的关键原因之一,而通过过表达Deptor或通过Deptor增强剂维持或提高Deptor蛋白水平将能够有效降低头颈癌放疗耐受性的产生,提高放疗敏感性。本发明通过对临床头颈癌患者的分析发现,Deptor可作为独立的因素用于临床头颈癌患者放疗疗效的预测以及预后的评估,其对于解决头颈癌个体间临床疗效差异与退缩效果/预后评估空白的难题,为更好地实现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Deptor作为靶点在制备促进头颈癌放疗增敏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各国延长寿命的重要障碍,是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健康主要的公共问题。2015年,我国有429.2万人新诊断为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3.91%。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以及来自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相关,如:吸烟、肥胖、不合理的膳食、缺乏运动、酗酒、激素、病毒感染等等。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干细胞的调控,进而影响下游信号通路有关。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
头颈部肿瘤包括颈部肿瘤、耳鼻喉科肿瘤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三大部分。颈部肿瘤在综合性医院属于普通外科,比较常见的就是甲状腺肿瘤;耳鼻喉科肿瘤常见的有喉癌、副鼻窦癌等;口腔颌面部肿瘤常见的为各种口腔癌,如舌癌、牙龈癌、颊癌等。因此,头颈部所发生的肿瘤,其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之多,居全身肿瘤之首。超过90%的头颈部肿瘤为鳞状细胞癌。最近10年全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在女性中。
近年来,在不断的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以放射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正在增加,并已成为头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手术切除术的使用率也在下降。事实上,与放疗后行切除术相比,放疗后化疗具有相似的生存结果,但是生活质量却大幅度提高。尽管如此,头颈癌的预后仍然很差,其总生存率通常在治疗3-5年后低于50%。
此外,目前放疗决策通常是基于临床因素、手术难度和患者意愿,而不是肿瘤分子特征或放疗敏感性。因此,肿瘤可能因再耐药而对放疗无效。同时,这不仅导致患者可能无法从放疗中获益,产生难以忍受的副作用,而且在资源方面造成过度治疗。了解其机制或发现一些放疗耐受的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信息,克服放疗耐受性,使头颈癌细胞对放射敏感,减少放疗后的复发和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颈癌放疗过程中易产生耐受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靶点Deptor,通过维持或提高体内Deptor的表达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头颈癌放疗过程中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的产生。且通过检测体内Deptor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期头颈癌的放疗耐受情况,为后期的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Deptor蛋白和/或Deptor增强剂在制备促进头颈癌放疗增敏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Deptor增强剂包括但不限于维持Deptor稳定性的试剂、促进Deptor过表达的试剂。
作为优选地,所述维持Deptor稳定性的试剂选自如下结构所示的化合物:
。
作为优选地,所述促进Deptor过表达的试剂选自包含Deptor mRNA序列的载体。
作为优选地,所述Deptor m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0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