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菌剂的腋芽抑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1769.5 | 申请日: | 202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爽;高文佳;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28 | 分类号: | A01N63/28;A01N33/18;A01P21/00;C12N1/2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西安鼎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菌剂 腋芽 抑制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菌剂的腋芽抑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有效成分包括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以质量比计,所述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的配比为1:10~1:40;所述链霉菌KN37活菌总浓度为1×1010~1×1012cfu/mL。本发明将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进行复配后,在腋芽抑制,特别是烟草的腋芽抑制,表现出协同增效的效果,且对施药作物无药害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菌剂的腋芽抑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每个叶腋都有腋芽,所有腋芽都能萌发成枝、开花。打顶后,顶端优势解除,腋芽快速萌发,并消耗大量的养分,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打顶抹芽是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的重要措施,而传统的人工抹芽既费工又麻烦。打顶抹芽不及时、不彻底,易造成烟权丛生、烟花满田,也容易传染病害。
辣椒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健壮的辣椒幼苗是大量生产的基础。高温、多雨和高湿等环境条件容易造成辣椒苗徒长,形成高脚苗,定植后植株生长势弱,易倒伏,不易成活。植物徒长主要是由于下胚轴的过度伸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内源激素2个方面。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预防辣椒幼苗徒长,提高辣椒幼苗质量。
氟节胺是一种二硝基苯胺类化学物质,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生长抑制剂,进入植物体内后,能抑制腋芽内分生细胞的分裂、生长,从而抑制腋芽的萌芽,使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叶柄变粗,叶绿素增加,光合作用增强,通常作为烟草抑芽剂使用。但是,单用氟节胺会引起例如上位节的嫩叶的畸形、展开不足、叶肉坏死、中/上位叶的叶柄部的折损、不定根的生根障碍、坏死等药害问题。更严重的是,叶柄基部因药害产生的伤口会诱发空心病、菌核病、灰霉病等病害,给烟叶的产量、品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目前已有将氟节胺复配研发新制剂,以改善制剂质量来提升药效。CN108812661B公开了含氟节胺与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在作物控梢抑芽上的应用,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氟节胺、第二活性成分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氟环唑中的一种及助剂组成。CN107439561B公开了一种烟草腋芽抑制剂及烟草腋芽抑制方法,所述烟草腋芽抑制剂含有氟节胺和调环酸钙作为有效成分,氟节胺和调环酸钙的联用表现出协同增效的烟草腋芽抑制效果,在低施用剂量下长期抑制烟草腋芽的萌发和生长,并且没有观察到对烟草茎叶部的明显药害。
上述专利通过将氟节胺与杀菌剂或将氟节胺与植物生长延缓剂的方式达到了提升药效的目的。目前未见将氟节胺与菌剂复配的组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无法知晓将氟节胺与菌剂复配用于植物生长调节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发明内容
目前尚未发现氟节胺与链霉菌KN37进行复配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相关报道。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菌剂的腋芽抑制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以质量比计,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的配比为1:10~1:40;链霉菌KN37活菌浓度为1×1010~1×1012cfu/mL。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以质量比计,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的配比为1:20~1:34。在此配比范围内,二者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作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以质量比计,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的配比为1:28。在此配比范围内,二者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作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以质量比计,链霉菌KN37和氟节胺的配比为1:10~1:40。在此配比范围内,二者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作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含菌剂的腋芽抑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包括:将链霉菌KN37接种培养,获得菌悬液;菌悬液接入发酵培养液,培养,过滤,干燥,获得链霉菌KN37菌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17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