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片式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9974.6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窦源东;杜红;罗宇星;蔡坤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沐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B17/86 |
代理公司: | 上海乐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85 | 代理人: | 苏杰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片式可 吸收 颅骨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插片式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插片式接骨板和按压式固定钉,所述插片式接骨板和按压式固定钉呈一体式连接,所述插片式接骨板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第三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通过第三结构连接。所述插片式接骨板在使用时插入松质骨缝隙中,并将按压式固定钉压入孔内,最终完成骨瓣正确复位和固定。其优点表现在:克服了钉板固定系统会造成的大面积凸起、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颅骨锁会接触到硬脑膜、术后易造成硬脑膜外血肿的缺陷。本发明的装置将插片式接骨板与按压式固定钉连接为一体,工作人员操作方便、减少凸起、避免了术后硬脑膜外血肿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插片式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开颅手术中,常规采用内固定技术将骨瓣进行固定复位,目前使用最多的一般是钉板固定系统或颅骨锁/夹。
钉板固定系统由接骨螺钉和接骨板组成,接骨螺钉通过配套器械将接骨板固定在游离骨瓣和颅骨上,起到稳定骨瓣或桥接间隙的作用,植入过程需要将大量接骨螺钉旋入,花费时间久,导致植入时间较长,植入之后会造成大面积凸起,可触感很强,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颅骨锁由一根棘轮轴连接的两个圆板构成,底部的圆板置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将游离骨瓣置于两个圆板之间进行复位,紧固之后剪去多余轴杆部分,虽然操作简便,但是会接触到硬脑膜,术后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
中国专利申请:202110972478.0公开了一种插扣式接骨板,其包括配套使用的接骨板本体和定位导板,接骨板本体上设有插扣钉,插扣钉与接骨板本体设为一体,定位导板上设有与插扣钉相匹配的定位孔,接骨板本体上还设有第一螺钉孔,定位导板上同样设有与第一螺钉孔相匹配的第二螺钉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插扣式接骨板将接骨板本体与插扣钉设为一体,避免了接骨板本体在受力位置的钻孔操作,无钉孔的设计提升了接骨板的结构强度,使其具有更大的抗弯、抗扭截面系数,极大改善内固定系统的力学性能,降低了近骨折端处接骨板断裂的风险,定位导板的设置提升了接骨板本体的安装精度,使用效果好。但是该专利的接骨板还另外增加了定位导板及其他结构,一方面,医护人员安装较为繁琐,另一方面该接骨板同样也无法解决大面积凸起的问题,有很强的可触感,而且也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手术时间。
考虑到此,本发明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信息地颅骨固定装置,本发明的装置既能减少大面积凸起,而且避免了术后硬脑膜外血肿的问题出现,同时结构简单,工作人员使用方便,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关于本发明一种插片式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插片式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片式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包括插片式接骨板1、按压式固定钉2,所述插片式接骨板1与按压式固定钉2为一体式连接,所述插片式接骨板1包括第一结构101、第二结构102和第三结构103,所述第一结构101与和第二结构102通过第三结构103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压式固定钉2包括弹性凸起201和钉杆,所述弹性凸起201位于按压式固定钉2钉杆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凸起201为倒齿状或膨胀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101和第二结构102、第三结构103为条形状。
优选地,所述按压式固定钉2还包括钉头。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卡片,所述定位卡片上开设有圆孔。
优选地,所述装置是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或与生物陶瓷材料的共混物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沐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花沐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9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