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场灌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5306.4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4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均;陈积山;蒋安;高立芳;赵金红;向白菊;何德超;陈静;马慧珍;董贤文;王高富;张彬;操武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A61D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立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5 | 代理人: | 廖明亮 |
地址: | 4024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场灌服 定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牛场灌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由第一刚性挡部和第二刚性挡部共同将牛的前腿膝盖部位夹紧;在第一刚性挡部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杆下端连接钩体组件,该钩体组件用于钩拉牛的鼻腔;定位方法步骤如下:驱赶或者引导牛直到牛的肩颈头部完全进入两个刚性挡体之间的空间;使第一刚性挡部移动至牛的前腿后方将牛的前腿挡住;将钩体组件的钩体钩拉住牛的鼻腔上的牛环;使牛昂头并倾斜;将第二刚性挡部移动至牛的前腿前侧,并将牛的前腿膝盖部位夹紧;微调钩体组件至最佳灌喂高度。本发明使得整个灌服定位的操作过程既顺利又轻松;本发明提供的牛场灌服定位装置,其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牛场中牛定位设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牛场灌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牛养殖过程中,给牛进行灌服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工作,例如:弱犊牛灌服可以帮助弱犊牛采食和促进其健康生长;牛生病时需要灌服药物;科研过程中,需要采集瘤胃液,特殊情况下还需给牛灌服药物。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是进行灌服。一是采用瓶子灌服,先将灌服物注入长颈软瓶中,先对牛进行定位/限位,另一人一手支起牛嘴,另一手将瓶中灌服物从牛的口角慢慢送入口腔;二是采用橡皮管子灌服,在对牛进行定位/限位后,将涂有食用油的橡皮管子由牛鼻子插入胃里后再进行灌服。
由于牛的力气特别大,且很容易犟动,使得对牛特别是成年牛进行定位/限位时很麻烦。现有对牛进行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传统定位方式,将牛拉到靠墙角的位置后,由一人或多人用定位叉将牛的颈部卡住,但这类方法效率低,且费时费力,平均每三十分钟才能对一头成年牛完成灌服,还容易伤人;其二是采用定位设备(目前有少量可选用的进口设备)将牛的颈部卡住,其原理是利用两个能够相向靠拢的板体将牛的颈部夹住,同时将牛的身体框在狭小的空间内,但其成本高昂,大多不低于十万元/套,关键是其定位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效率高、定位效果好且成本低的牛场灌服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牛场灌服定位装置,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刚性挡体,两个刚性挡体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牛的肩颈头部,在刚性挡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在两个刚性挡体之间设置有能够收纳的第一刚性挡部,驱动机构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刚性挡部移动至牛的前腿后方;在第一刚性挡部前方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伸缩杆连接第二刚性挡部,当伸缩机构驱动第二刚性挡部向第一刚性挡部方向移动至合适位置时,由第一刚性挡部和第二刚性挡部共同将牛的前腿膝盖部位夹紧;在第一刚性挡部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杆下端连接钩体组件,该钩体组件用于钩拉牛的鼻腔。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钩体组件包括所述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连接钩体,该钩体用于竖向钩拉牛的鼻腔上的牛环。
作为优选方案之二,所述钩体组件包括所述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连接两个相向布置L形钩体,两个L形钩体的水平段用以横向插入牛的鼻腔处。
为了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对牛的定位,所述升降机构采用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的蜗杆作为所述升降杆。
为了能够更加稳定地实现对牛的定位,所述升降杆间隙配合在限位套上,限位套固定安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刚性挡部、所述第二刚性挡部均采用波形板;或者,所述第一刚性挡部采用平直板,所述第二刚性挡部采用波形板;波形板上的两个波峰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牛的前腿膝盖部位直径。这样地结构不受牛的前腿所处横向位置的限制,更有利于顺利、灵活地夹紧牛前腿的膝盖部位。
为了节省占地空间,所述第二刚性挡部能够移动至护栏处并作为护栏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未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5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