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波段观测数据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5367.0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8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彩虹;隋欣;谢燕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V20/13 | 分类号: | G06V20/13;G06N20/00;G06V10/25;G06V10/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段 观测 数据 工业 热源 生产 区域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基于多波段观测数据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多波段观测数据;所述多波段观测数据包括基于高分辨率热红外传感器,多谱段传感器和微光传感器获得的多波段遥感卫星数据;
基于工业热源生产区域波谱分布,从多波段观测数据中提取反映工业热源生产区域特征的多元指标数据;
将所述反映工业热源生产区域特征的多元指标数据输入到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中,实现对所述目标区域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其中,所述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按照样本集训练得到;所述样本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位置信息和先验工业热源生产区域特征指标信息搭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的遥感卫星数据在作为多波段观测数据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解析处理,包括:
针对热红外传感器数据,进行辐射后,反演热红外传感器3波段星上亮温;
针对多谱段传感器数据,进行辐射后,反演多谱段传感器波段B1-7的反射率;
针对微光传感器数据,进行辐射后,计算微光传感器R,G,B,PL,PH波段光辐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热源生产区域特征的多元指标信息,包括:
反射率指标、夜光辐射值指标、辐射亮温指标,分别指多谱段传感器B1-7波段的反射率、微光传感器数据中包括R、G、B、PL、PH5波段的夜光辐射值和热红外传感器T1-3波段的辐射星上亮温;
热辐射指数,是指根据工业热源生产区域的特点,提取的6个短波热辐射指数RI特征:
其中,T3、T2和T1分别为热红外传感器中心波长为11.81μm、9.32μm和10.82μm波段的辐射亮温,ρ7和ρ6为多谱段传感器中心波长为850nm和785nm波段的反射率;
归一化水指数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指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的训练步骤,包括:
构建工业热源生产区域与背景区域样本集,综合利用GoogleEarth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多元指数特征信息,尽可能多的搭建空间分布均匀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与背景区域样本集;
综合多元指数特征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构建,采用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方法,以多元指数特征作为输入特征,在训练样本集上,训练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的随机森林模型,形成综合多元指数特征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的过程,包括:
针对综合多波段数据的工业热源指数特征提取层提取的研究区域多元指数特征,利用综合多元指数特征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训练层构建的综合多元指数特征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模型,实现目标区域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
利用云掩膜、NDVI、NDWI等指标,剔除虚假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实现对所述目标区域的工业热源生产区域识别之后,还需要辅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oogle Earth数据、POI数据集、以及地方统计数据集、人工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测试样本验证、交叉验证、典型区域人工验证的方式,对研究区域工业热源生产区域的识别准确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53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压电俘能功能的柔性腹环
- 下一篇:一种用于英语单词标准发音的英语教学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