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7278.X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8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飞;张志军;刘长振;郝勇刚;任庆霜;白军爱;王旭兰;张洁;程秀围;仲蕾;赵斌;李元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N3/04;F01N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刘影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废气 能量 回收 分布式 直流 冷却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包括机体上分别设置的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和排烟管,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及其一侧安装的气缸盖,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与排烟管相连通,且发动机的机体废气依次通过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和排烟管排入外界环境,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侧壁设有第一水腔,排烟管侧壁设有第二水腔,且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内填充液体介质,发动机的机体废气能够对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所述的直流冷却结构,通过水冷式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和排烟管回收废气能量对冷却液进行加热,提高冷却液温度,解决由于直流冷却造成发动机热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舷外机用竖轴发动机采用直流冷却结构,受限于环境温度,冷却液温度偏低,造成发动机过渡冷却,冷却液带走热量增加,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增加,同时由于机体与气缸盖温度梯度增加,机体与气缸盖热应力增加,严重影响发动机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以解决发动机过渡冷却,冷却液带走热量增加,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增加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包括机体上分别设置的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和排烟管,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及其一侧安装的气缸盖,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与排烟管相连通,且发动机的机体废气依次通过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和排烟管排入外界环境,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侧壁设有第一水腔,排烟管侧壁设有第二水腔,且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内填充液体介质,发动机的机体废气能够对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且液体介质同步带动机体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侧壁设有第三水腔,气缸上设有第四水腔,第一水腔、第二水腔、第三水腔和第四水腔依次相连通形成冷却水腔,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用于通过废气对液体介质升温,第三水腔和第四水腔用于通过液体介质对机体运行环境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腔内的液体介质为直流冷却水,冷却水腔的入水孔连接进水管,冷却水腔的出水孔对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水冷式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和排烟管回收废气能量对冷却液进行加热,提高冷却液温度,解决由于直流冷却造成发动机热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与传统直流冷却发动机相比发动机热效率提高8%以上,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提高整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竖轴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分布式直流冷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2-排烟管;3-排气管与蜗壳一体化结构;4-气缸盖;5-冷却水腔;6-第三水腔;7-第二水腔;8-第一水腔;9-第四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7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