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菌包生长的生长进度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1342.1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候海杰;郑先明;郑东浩;张良;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G06Q10/04;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1733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生长 进度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包生长的生长进度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食用菌生长进度监测技术领域。本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作业指导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和所述作业指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数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作业指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法用以对系统进行实施;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达到增产、改善品质、预测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长进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菌包生长的生长进度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和结构已呈逐渐多元化发展趋势,食用菌在市场中需求量明显递增。菌包(菌棒)培养,是现代食用菌培养的通用方法。食用菌的生产是来自于菌包;传统的菌包是用袋装的培养基植料(如棉籽壳)接入菌种再经过大棚培养和温控培养做成的;生产食用菌时,只要保持特定的温度和二氧化碳以及菌包内的水分,就可以长出食用菌。
随着物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进每一个行业领域,尤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大棚种植领域里,通过物联网技术来监测各项环境数据。然而,在食用菌栽培领域里,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工经验。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判断误差,特别是针对食用菌的全生命周期,往往也存在很难把握及时有效的采收时机的问题,尤其当大规模的食用菌培养时,将会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虽然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测各项环境数据,提高食用菌栽培的成功率,但是却只是单一化监测步骤,无法判断各项环境因素与生长状况、生长周期之间的关系。如何智能化、科学化、规模化的进行生产和管理,并实现增产、改善品质、预测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成为食用菌事业投身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包生长的生长进度监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菌包生长的生长进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作业指导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同时获取食用菌菌包生长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数据和历史生长状况信息数据;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存储食用菌菌包生长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数据和历史生长状况信息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食用菌菌包生长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数据和历史生长状况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生长状况是否出现异常;所述数据显示模块将实时的环境信息数据和预测的生长状况信息数据进行转化,以图表形式进行展示;所述作业指导模块用于提醒作业人员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对食用菌生长周期预测;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和所述作业指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数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作业指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和生长状况数据采集单元;
所述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食用菌菌包生长过程中的温度、二氧化碳、水分、光照、PH值的环境信息数据,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包括历史周期中未发生食用菌菌包异常生长的环境信息数据和当下采集的环境信息数据,当下采集的环境信息数据在未发生食用菌菌包异常生长的生长周期结束后作为历史数据记录存储下来;所述环境数据采集单元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以及PH值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以及PH值传感器的输出端均分别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1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