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供汽系统及供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2133.9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3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官和;梁双荣;张晓峰;王晓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9/24;F28C3/02;F01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陈彦;孙晓淑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供汽系统及供汽方法,包括火力发电机组以及用于从火力发电机组抽取热再蒸汽的热再抽汽单元,还包括冷再抽汽单元和换热混合单元;冷再抽汽单元用于从火力发电机组抽取冷再蒸汽;冷再抽汽单元与热再抽汽单元均通过管路与换热混合单元连通,使得从冷再抽汽单元输送的冷再蒸汽与从热再抽汽单元输送的热再蒸汽经过换热混合单元形成供给用户的蒸汽。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采用火力发电机组中的冷再蒸汽对热再蒸汽进行换热和混合,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达到了简化操作过程,提高供汽效率和经济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供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供汽系统及供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当将火力发电厂作为汽源点,向用户提供1.0MPa~2.0MPa、350℃~400℃工业蒸汽时,通常采用的方案为单独从火力发电机组再热热段抽取热再蒸汽,然后经喷水、减温、减压的方法使其指标达到供汽要求。该方案主要的问题在于完全使用热再蒸汽进行供汽,但是其温度和压力不符合供汽指标,需要额外的进行喷水、减温、减压等操作,使其不仅过程繁琐、效率不高且会导致供汽的经济性变差。
基于此,亟需一种操作过程简洁、效率更高且经济性更好的工业供汽系统及供汽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供汽系统及供汽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不高且经济性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供汽系统,包括火力发电机组以及用于从火力发电机组抽取热再蒸汽的热再抽汽单元,还包括冷再抽汽单元和换热混合单元;所述冷再抽汽单元用于从火力发电机组抽取冷再蒸汽;所述冷再抽汽单元与所述热再抽汽单元均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混合单元连通,使得从所述冷再抽汽单元输送的冷再蒸汽与从所述热再抽汽单元输送的热再蒸汽经过所述换热混合单元换热并再混合后形成供给用户的蒸汽。从冷再抽汽单元输送的冷再蒸汽与从热再抽汽单元输送的热再蒸汽进入换热混合单元,进而通过换热、再混合等过程形成供给用户的蒸汽。从而避免以往供汽过程中需要额外的直接对热再蒸汽进行喷水、减温、减压等操作。
可选的,所述换热混合单元包括汽-汽换热器和冷热再混汽联箱;所述汽-汽换热器的冷汽输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再抽汽单元连通,冷汽输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热再混汽联箱连通;所述汽-汽换热器的热汽输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热再抽汽单元连通,热汽输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热再混汽联箱连通。热再蒸汽和冷再蒸汽分别通过热汽输入口和冷汽输入口输入至汽-汽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换热之后共同输入至冷热再混汽联箱内进行再混合,防止热再蒸汽和冷再蒸汽直接混合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可选的,所述热再抽汽单元包括热再抽汽管路,所述热再抽汽管路的进汽端与所述火力发电机组的再热热段连通,出汽端连通所述汽-汽换热器。
可选的,所述热再抽汽管路为多路;所述热再抽汽单元还包括热再混汽联箱;多路所述热再抽汽管路均通过所述热再混汽联箱连通至所述汽-汽换热器。
可选的,多路所述热再抽汽管路的出汽端与所述热再混汽联箱的热再混进汽口连通;所述热再混汽联箱的热再混出汽口连通所述汽-汽换热器。多路热再蒸汽先混合一下再进入汽-汽换热器,可以尽量保证进入汽-汽换热器内的热再蒸汽温度、压力等基本一致,以利于后续的换热、再混合等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冷再抽汽单元包括冷再抽汽管路,所述冷再抽汽管路的进汽端与所述火力发电机组的冷再抽汽段连通,出汽端连通所述汽-汽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2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