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2532.5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4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文;孙嘉华;巫凯旋;梁康养;谷雪涛;赵炳雄;曾绰璇;陈卓婷;钟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B1/38;B63G8/14;B63G8/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肖金艳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性 载人 潜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包括:艇体,所述艇体下部沿艇体长度方向呈多段式阶梯结构,所述艇体前部设有可视座舱罩;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推进器和副推进器,所述主推进器设于所述艇体后部,所述艇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所述副推进器,所述艇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副推进器摆动的摆动机构;减阻组件,用于减少潜航器的潜航阻力,所述减阻组件设于所述艇体前侧底部;所述减阻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导流机构和喷气机构,所述喷气机构用于向艇体后侧喷出减阻气体。本发明潜航器利用减阻组件喷射出的压缩空气与艇体长度方向的多段式阶梯结构配合,有利于在艇体与流体之间形成空气薄膜,从而达到减阻减耗的作用,利于潜航器的航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运载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海洋领域更是科考探索的一大热点。载人潜水器装备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载人潜水器主要应用于海洋科考,可以运载科研人员进入水下,对多种复杂海底环境执行勘查,在不同的海洋环境内进行多种方式的采样;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完成其它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作业;
但是,传统的潜航器主要是靠电机驱动轴及螺旋浆来提供行动力,且这种电机和螺旋浆式驱动的,不仅噪声大,且操控效率低,同时,传统的艇体艇底多为圆型底,其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更大,导致波浪水流对艇体的冲击增加,降低其滑行效率;
为了研发新型船艇结构,使其能在流体中所受阻力减小,操控更为灵活,机动性更高且拥有更为优良的推进方式,因其具有行动迅速、高效率作业与低噪声航行等特点,采用新型的推进器以及艇体结构,为船艇等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改进;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市场上传统潜水器,不仅噪声大,且操控效率低。同时,传统的艇体艇底多为圆型底,其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更大,导致波浪水流对艇体的冲击增加,降低其滑行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合理的载人潜水器,从而实现了载人潜水器的低阻力航行和高仓,极大地提升了快速性、环保以及海下作业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包括:
艇体,所述艇体下部沿艇体长度方向呈多段式阶梯结构,所述艇体前部设有可视座舱罩;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推进器和副推进器,所述主推进器设于所述艇体后部,所述艇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所述副推进器,所述艇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副推进器摆动的摆动机构;
减阻组件,用于减少潜航器的潜航阻力,所述减阻组件设于所述艇体前侧底部;所述减阻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导流机构和喷气机构,所述喷气机构用于向艇体后侧喷出减阻气体。
本发明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槽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槽内设有朝向所述艇体后侧的喷气口,所述喷气口与所述喷气机构连接,所述导流板盖设于所述导流槽上,且所述导流板和导流槽之间形成一喷出减阻气体的导流口。
本发明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摆动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艇体内,所述摆动轴穿过所述艇体侧壁并与所述副推进器连接。
本发明一种高机动性载人潜航器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减摇鳍和转动机构,所述艇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所述减摇鳍,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转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艇体内,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艇体侧壁并与所述减摇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2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