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藻粉碎沉降工作船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5615.X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苗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E02F3/88;E02F7/06;E02F7/02;B63B35/32;B02C19/00;B02C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碎 沉降 工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藻粉碎沉降工作船,有效的解决了浮藻清理装置粉碎后的藻类沉降效果差,沉降速度慢,对水域内生物影响大,通用性差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除藻船,除藻船头部设有喂入装置,除藻船底部设有后处理装置,喂入装置与后处理装置之间连接有输送装置;后处理装置上连接有底泥抽取管,底泥和浮藻在后处理装置混合并粉碎,后处理装置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排料管的下端伸至水体底部,排料管上设有第二污泥泵;本发明粉碎浮藻更为充分,对水体环境内的生物没有影响,提高了浮藻的沉降效果和速度,且不受水深限制,通用性很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浮藻粉碎沉降工作船。
背景技术
水华是指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蔓延,侵占过多水体资源的现象;水藻在水面上大量繁殖聚集,会造成遮挡阳光,降低水体的溶氧量,腐烂的藻类又会导致水体恶化等等危害;特别对于水库、河道、水渠、湖泊等水利工程的非自然水体,水藻的大量繁殖会影响其航行、养殖、调节生态等功能,需要对大量繁殖的水面藻类进行及时的清理;
目前的清理一般用粉碎的方式将浮藻打碎,但是打碎后的浮藻会漂浮在水面上长时间无法沉降直至腐烂,依然未完全消除其危害;2015年3月刊登于《苏州科技学院报》第28卷第1期的《底泥扰动对藻类去除效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提到可以搅动水中底泥吸附水藻,使其沉降的思路,申请号CN201910767151.2的发明专利根据此思路设计了一种水利清藻装置,这种方式虽然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弊端;其一,底泥上翻使水体整体变浑浊,对水体环境内的生物具有较大影响;其二,水体表层底泥含量最低,且靠自然吸附与藻类结合,吸附沉降效果较差;其三,对于较深的水体,搅动底泥使其翻涌至水面非常困难,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大,该方式实施难度增大直至无法实现,因此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的浮藻清理装置粉碎后的藻类沉降效果差,沉降速度慢,对水域内生物影响大,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藻粉碎沉降工作船。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除藻船,除藻船头部设有喂入装置,除藻船底部设有后处理装置,喂入装置与后处理装置之间连接有输送装置;后处理装置包括一个竖向的圆筒,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圆筒上部连通,圆筒的上部连接有底泥抽取管,底泥抽取管的另一端垂至水体底部的淤泥层,底泥抽取管上安装有第一污泥泵;圆筒的轴线处安装有一个竖轴,竖轴的下部固定有一个与圆筒同轴的柱状的转子,转子外壁与圆筒内壁之间有缝隙,转子外壁与圆筒内壁上均贴装有研磨片,竖轴上安装有位于转子上方的第一绞龙叶片,第一绞龙叶片位于输送装置和底泥抽取管的下方,竖轴上端设有驱动装置;圆筒上部连接有一个泵气管,泵气管上端伸出水面外,且泵气管上安装有气泵;圆筒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排料管的下端伸至水体底部,排料管上设有第二污泥泵。
所述的圆筒与排料管之间连接有一段支管,支管的上端与圆筒连通且位于转子上方,支管的下端与排料管连通且位于第二污泥泵上方,支管的上端口处安装有滤网。
所述的喂入装置包括一个前侧开口的横向安装与船头的柱状的壳体,壳体内装有一个拨料轮,拨料轮连接有驱动电机,拨料轮为一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笼状结构,拨料轮的每个棱边上均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第一拨齿,拨料轮转动可将水面的浮藻拨入壳体内,壳体底部与输送装置连接。
所述的壳体底部沿轴向安装有一个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对称安装有两段第二绞龙叶片,两段第二绞龙叶片的旋向相反,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位于第一转轴的中点处。
所述的壳体内固定有一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二拨齿,第二拨齿与拨料轮上的第一拨齿错位,第二拨齿位于第一转轴的后方。
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一个输送管,输送管内安装有一个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靠近喂入装置的半段上固定有第三绞龙叶片,第二转轴靠近圆筒的半段上固定有若干第一粉碎齿,输送管的对应段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二粉碎齿,第一粉碎齿与第二粉碎齿相互咬合剪切。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竖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苗,未经赵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56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色度PET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面浮藻清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