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7024.6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3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恩;闫旭光;张士东;赵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继恩;闫旭光;张士东;赵俊辉 |
主分类号: | F42D1/08 | 分类号: | F42D1/08;F42D3/04;F42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腾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8 | 代理人: | 梁国海 |
地址: | 030600 山西省晋中***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露天 中深孔 水压 爆破 结构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包括均布于待爆破区域内的多列爆破孔组,每列爆破孔组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爆破孔;爆破孔沿其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炸药层、水间隔层、第二炸药层、水堵塞层;所述水间隔层内沿竖直方向叠加有多个第一水袋,所述第一水袋内灌装有水,所述第一水袋的直径小于爆破孔的孔径;所述水堵塞层内放置有第二水袋,爆破前,所述第二水袋内填充水,所述第二水袋的直径大于爆破孔的孔径;在保证同样爆破效果的情况下,降低炸药使用量,根据实际应用,可减少炸药使用量22.5%。抑尘效果明显,粉尘浓度降低与90%。孔口大块率明显降低,基本达到无大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爆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露天岩土爆破引发的“粉尘”作为爆破的有害效应,一直是困扰爆破施工的难题。一方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居民健康;另一方面容易引发居民不满,引发工程阻扰。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控制爆破“粉尘”也突显其重要性。
现阶段露天岩土爆破引发“粉尘”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堵孔用土或岩屑;
2、钻爆平台地表岩粉,尤其以钻孔产生的细岩粉为主;
3、岩土体在爆炸破碎过程中挤压破坏形成的岩粉或土粉;
4、临空面上堆积的粉尘;
5、爆后岩石塌落冲击铲装平台地表激起的粉尘。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并结合上述“粉尘”产生的部位和形成原因,针对2、4、5产生的“粉尘”可采用洒水的方式来解决;而针对1和3中原因产生的“粉尘”采用炮孔水堵塞和水间隔的方式来解决。
所谓的水堵塞就是把炮孔内堵塞段的岩粉或黏土替换为水进行堵塞;水间隔就是在炮孔一定位置放置一定长度的水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解决现有几乎众露天岩土爆破中容易出现“粉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露天岩土暴露粉尘问题、利用爆破瞬间水的“雾化”作用达到捕尘和降尘作用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以及施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包括:
均布于待爆破区域内的多列爆破孔组,每列所述爆破孔组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爆破孔;爆破孔沿其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炸药层、水间隔层、第二炸药层、水堵塞层;其中,第一炸药层的深度为L2,水间隔层的深度为L3,第二炸药层的深度为L4,所述水堵塞层的深度为L1;所述爆破孔的孔深L=L1+L2+L3+L4;
所述水间隔层内沿竖直方向叠加有多个第一水袋,所述第一水袋内灌装有水,所述第一水袋的直径小于爆破孔的孔径;填充第一水袋的长度与水间隔层长度相同;
所述水堵塞层内放置有第二水袋,爆破前,所述第二水袋内填充水至爆破孔的孔口位置,所述第二水袋的直径大于爆破孔的孔径;
所述爆破孔的总装药长度为L’,L'=L2+L4;所述爆破孔的装药量为Q,Q=g*L’;
所述爆破孔的延米装药量为g,其中Δ为装药密度,Δ=900-950kg/m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炸药层内填充有炸药,且所述第一炸药层预埋第一起爆装置;
所述第二炸药层内填充有炸药,且所述第二炸药层预埋第二起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爆破孔的开孔直径为D,所述水堵塞层的深度L1=(25~30)D;
相邻每列爆破孔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一炸药层的深度L2=1.35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继恩;闫旭光;张士东;赵俊辉,未经马继恩;闫旭光;张士东;赵俊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7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