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7635.0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4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新时代酵养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4 | 分类号: | C12G3/024;C12G3/025;C12G1/022;C12H1/07;C12H1/22;C05F5/00;C05F17/00;C12R1/865;C12R1/01;C12R1/24;C12R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果 酵素 原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发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果丁、水和发酵剂混合,发酵剂由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组成;S2:向S1得到的第一发酵液中加入冰糖和葡萄酒酵母,发酵15天,得到第二发酵液;S3:将第二发酵液采用虹吸法转入另一发酵容器内,密封后置于环境温度2‑8度,相对湿度为85%的环境中存放6个月,进行陈酿;S4:将S3得到的陈酿液通过12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滤出果肉和悬浮物,得到酵素原液和发酵果渣。本发明中,葡萄酒酵母、肠膜明串珠菌等菌群混合共生发酵,更可以产生优良的风味,口感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果酵素是指以水果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酵素产品。传统的加工方式主要是自然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产生有机酸、氨基酸、醇类、酯类等次生代谢物和维生素、酶、酚类等活性物质,但同时也会伴随着腐败菌、致病菌、霉菌等杂菌的生长。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优势菌引入到酵素发酵中,快速在发酵体系中构建有益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得到具有高活性物质和风味独特的酵素产品。
现有的水果酵素口感单一,无法满足部分喜欢喝酒的民众需求,同时发酵时间较长和发酵杂菌影响发酵质量的问题仍有待改善。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果丁100份、水100份和发酵剂5份混合,发酵剂由肠膜明串珠菌3份、短乳杆菌1份和植物乳杆菌1份组成,发酵时间5天;
S2:向S1得到的第一发酵液中加入10份冰糖和1份葡萄酒酵母,保持发酵温度为25℃,发酵液的pH控制在3.5~4.5之间,发酵15天,得到第二发酵液。
S3:将第二发酵液采用虹吸法转入另一发酵容器内,密封后置于环境温度2-8度,相对湿度为85%的环境中存放6个月,进行陈酿。
S4:将S3得到的陈酿液通过12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滤出果肉和悬浮物,得到酵素原液和发酵果渣。
作为优选,所述水果丁包括下列成分:苹果丁80份、柠檬丁10-20份和葡萄10份,其中苹果丁和柠檬丁均为1立方厘米大小的块状。
作为优选,苹果和柠檬切丁前需要先将水果表面污物冲洗干净,使用小苏打碱水浸泡15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作为优选,所述小苏打碱水包括下列成分:500ml水、小苏打5克和面粉 10克。
作为优选,在S2中需要首先将发酵罐敞口,使第一发酵液混合物通风发酵24小时,再进行密封发酵,发酵期间每天检测第一发酵液混合物的pH值,再通过补加生理性酸碱物质,调节了第一发酵液混合物的pH值在3.5~4.5 之间。
作为优选,S4制得的发酵果渣通过高温蒸煮消毒在经过腐熟,制成肥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的效果肠膜明串珠菌可发酵柠檬酸产生独特风味物质,搭配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混合共生发酵,更可以产生优良的风味,口感更好。
(2)、该一种水果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使用冰糖将发酵液的pH控制在3.5~4.5之间,细菌及其他绝大多数杂菌均受到抑制,而葡萄酒酵母则能与冰糖正常活动,起到抑制杂菌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新时代酵养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漳州新时代酵养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7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