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开放条件下具有强粘性的铝合金板材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7853.4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民;宋朝鹏;车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时利和汽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09/02 | 分类号: | C09J109/02;C09J127/06;C09J109/00;C09J163/02;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 条件下 具有 粘性 铝合金 板材 减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开放条件下具有强粘性的铝合金板材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丁腈橡胶、顺丁橡胶、PVC树脂、增塑剂、填料、环氧树脂、环氧固化剂、硫化剂和粘接促进剂;本发明产品解决了现有减震胶产品在铝合金材质粘接范围窄、涂胶开放环境长期放置后硅烷偶联剂失效,粘接失效问题,较现有产品有更广泛的材质粘接范围,更长的储存时间,适应更苛刻的施工使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工业白车身用胶粘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开放条件下具有强粘性的铝合金板材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制造中,车门、发动机罩、后背门、车顶等部位是由外板与加强梁组合而成,减震胶主要用于二者之间的缝隙,用来到减少振动和噪音的胶粘剂。
目前,汽车节能、减排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车身轻量化是达到节能减排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轻质合金材料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尤其以各种型号的铝合金应用最为迅猛。由于铝合金材质特殊性,不像普通冷轧钢板那样易于冲压成型,很多主机厂冲压车间无法制备,而是委托特定厂家冲压涂胶组合完成后,再运输到主机厂拼合组装,这通常需要减震胶涂敷后,通常开放放置20-30天左右后,才能烘烤固化;一些国外设厂、需要运输到国外主机厂的车门组装件以及样车试制阶段样件,甚至需要50天以上的时间才能进行烘烤固化。
目前减震胶通常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增粘剂与基材粘接,该方案在通常的冷轧钢板基材上粘接效果良好,但用于铝合金材这种难粘材质时,会整体脱落,粘接失败,剪切测试破坏状态呈界面破坏形式;环氧树脂与各种硅烷偶联剂组合的粘接体系,在部分难粘材质能提高其界面粘接效果,但由于硅烷偶联剂存在遇水水解缺陷,在涂胶开放环境下或长期储存条件下会水解失效,造成粘接失败。
譬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10679112.7描述了一种铝板粘接减震胶,其特征在于采用环氧树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两种界面处理剂共用形式增加铝板粘接力,这种环氧树脂与硅烷偶联剂共用方案,在5系,6系铝合金板材上可以解决粘接问题,但在3系铝合金板材上粘接无效,仍呈界面破坏状态;产品涂胶开放放置7天,或不开封放置4个月后,在5系,6系铝板上也粘接失效,破坏呈界面破坏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涂胶后开放条件放置60天或不开封放置6个月后,仍能在难粘的3系(铝锰)、5系(铝镁)、6系(镁铝硅)铝合金板材粘接良好的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开放条件下具有强粘性的铝合金板材减震胶,该减震胶包括以下组分:丁腈橡胶、顺丁橡胶、PVC树脂、增塑剂、填料、环氧树脂、环氧固化剂、硫化剂和粘接促进剂。
优选地,所述减震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丁腈橡胶5~10%、顺丁橡胶5~10%、PVC树脂5~10%、增塑剂30~40%、填料30~40%、环氧树脂1~5%、环氧固化剂0.1~0.5%、硫化剂0.1~0.5%和粘接促进剂3~6%。
优选地,所述丁腈橡胶为丙烯腈质量含量在15~50%的固态丙烯腈橡胶;所述顺丁橡胶为BR9000、BR9075、BR9175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PVC树脂为P440糊树脂、P450糊树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环氧树脂为E51、E44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任酯,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物硫化剂。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环氧固化剂为双氰胺、二甲基脲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粘接促进剂为三聚硫氰酸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时利和汽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时利和汽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7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