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星多站多网环境的组网调度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59515.4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3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颖;胡向晖;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 代理人: | 姜丽丽 |
地址: | 10016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星多站多网 环境 组网 调度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多星多站多网环境的组网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站网管控单元、任务组网单元、干扰检测单元、故障检测单元、可视化单元;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由站网管控功能模块构成;所述站网管控功能模块,包括天线监控模块、射频监控模块、矩阵控制模块、控制信道监控模块、业务信道监控模块、网络控制器模块、路由监控模块、场景数据库和站网调度模块;
所述任务组网单元,用于接受人工调度指令,将所述人工调度指令进行转换,得到计算机可识别的任务规划指令;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获取所述任务规划指令,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指令执行常规组网任务,所述常规组网任务包含常规组网任务信息;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常规组网任务信息和场景数据库,对所述天线监控模块、射频监控模块、矩阵控制模块、控制信道监控模块、业务信道监控模块、网络控制器模块、路由监控模块进行设备缺省参数配置;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常规组网任务信息中携带的卫星天线代号信息,进行天线和射频配置,得到天线下行、射频上行与舱内业务信道汇聚节点之间的输入通道关系;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常规组网任务信息中携带的路由网关、业务信道端口、连接子网网系映射关系的输出通道关系,进行网络构建,得到整个站星站网的上行和下行拓扑关系:
所述干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卫星站频谱资源受扰和网络异常中断情况,得到干扰检测信息;
所述故障检测单元,用于监视卫星站天线链路级信道状态,得到故障检测信息;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指令、所述干扰检测信息和所述故障检测信息,向所述站网管控功能模块下发卫星资源、地面站网、用户终端、路由配置调度指令,根据所述整个站星站网的上行和下行拓扑关系,完成常规网的组建;
所述常规网运行过程中,所述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干扰检测信息和所述故障检测信息,对站内卫星、站点、网络拓扑连接进行应急切换调度,完成应急网的组建;
所述站网管控单元,将所述常规网或所述应急网的多星、多站和多网之间上行和下行拓扑连接统一呈现,进行各节点之间通信;
所述可视化单元,用于显示网络规划、站网调度信息、干扰监测信息,从网络运行指标、业务服务指标、干扰分析指标进行评估,从天线对星、信道质量、网关路由设备指标进行评估,以得到站网资源的常规和应急优化/调配需求。
2.一种用于多星多站多网环境的组网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星多站多网环境的组网调度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S1,利用站网管控单元,获取任务规划指令,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指令执行常规组网任务,所述常规组网任务包含常规组网任务信息;
S2,利用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常规组网任务信息和场景数据库,对天线监控模块、射频监控模块、矩阵控制模块、控制信道监控模块、业务信道监控模块、网络控制器模块、路由监控模块进行设备缺省参数配置;
S3,利用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常规组网任务信息中携带的卫星天线代号信息,进行天线和射频配置,得到天线下行、射频上行与舱内业务信道汇聚节点之间的输入通道关系;
利用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常规组网任务信息中携带的路由网关、业务信道端口、连接子网网系映射关系的输出通道关系,进行网络构建,得到整个站星站网的上行和下行拓扑关系:
S4,利用干扰检测单元,检测卫星站频谱资源受扰和网络异常中断情况,得到干扰检测信息;
S5,利用故障检测单元,监视卫星站天线链路级信道状态,得到故障检测信息;
S6,利用站网管控单元,向站网管控功能模块下发卫星资源、地面站网、用户终端、路由配置调度指令,根据所述整个站星站网的上行和下行拓扑关系,完成常规网的组建;
S7,所述常规网运行过程中,站网管控单元根据所述干扰检测信息和所述故障检测信息,对站内卫星、站点、网络拓扑连接进行应急切换调度,完成应急网的组建;
S8,所述站网管控单元,将所述常规网或所述应急网的多星、多站和多网之间上行和下行拓扑连接统一呈现,进行各节点之间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95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