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状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筒罐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74679.4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0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莲见贵志;大道顺平;山碕弘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日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唐瑞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状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状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筒罐。具体而言,提供作为配设在离筒罐的排放口最近的位置的吸附材料,同时满足减少泄漏排放、降低通气阻力、和确保BWC的蜂窝状吸附材料(11)。圆柱形的蜂窝状吸附材料(11)具有沿着轴向的多个巢室通路(12),巢室通路(12)的间距P为1.5mm~1.8mm,壁(13)的厚度T在0.45mm~0.60mm的范围内。由此,具有6.5g/dL以上的BWC。通过配混烧制时消失的纤维状可熔核,其具有相对于蜂窝状吸附材料的总重量占0.15mL/g~0.35mL/g体积的大孔,并且含有具有相对于活性炭150~250%的重量比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0291776.7,申请日为2017年4月28日,发明名称为“蜂窝状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筒罐”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例如汽车内燃机的燃料蒸汽的处理等中使用的吸附材料的、将活性炭粉末制成蜂窝状得到的蜂窝状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涉及具备该蜂窝状吸附材料的筒罐。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内燃机中,为了防止从车辆的燃料罐蒸发的燃料蒸汽向外部排放,设置了能够吸附和解吸燃料蒸汽的筒罐,使得暂时吸附车辆停止后等产生的燃料蒸汽,并且,在之后的行驶中,通过空气流使吸附的燃料成分解吸并通过内燃机进行燃烧处理。
筒罐通过在由套管构成的流路的一端具备充入口和吹扫口,在另一端具备排放口而构成,吹扫时从排放口流入大气。这里根据近些年的排气规定,要求减少在车辆停止中随时间过去而从排放口漏出的极少燃料成分的泄漏(即所谓的泄漏排放)。作为泄漏排放的试验,例如规定了DBL(昼间换气损失)试验等。
为了控制从排放口的泄漏排放,减少筒罐内排放口一侧的吸附残留量是有效的。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降低排放口一侧的吸附残留量,在筒罐的排放口一侧的吸附材料室内,配置吸附能力(例如BWC(丁烷工作容量))低的活性炭。另外,公开了使用将活性炭挤出成型为蜂窝状得到的蜂窝状吸附材料。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减小筒罐的排放口一侧的吸附材料室的通路截面积,在此处配置大孔的大粒活性炭。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作为与主筒罐的排放口连接的次筒罐使用蜂窝状吸附材料的构成,特别地,记载了通过使蜂窝状吸附材料的分隔壁的厚度薄至0.35mm以下,提高巢室的开口面积比例,抑制压力损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54081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9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06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筒罐的排放口一侧的吸附材料室内配设的蜂窝状吸附材料,为了降低泄漏排放而减少吸附残留量,如专利文献3那样的使蜂窝的分隔壁的厚度变薄而提高解吸效率是有效的方法。如果使分隔壁的厚度变薄,并且提高巢室的开口面积比例的话,则同时降低了通气阻力。
然而,如果像这样为了提高解吸效率而使分隔壁的厚度变薄,则同时BWC降低。因此,当从充入口一侧的吸附材料室扩散出来的燃料成分的量多时,为了防止该燃料成分的漏出,则大型的蜂窝状吸附材料是必需的。
也就是说,作为位于排放口一侧的蜂窝状吸附材料,降低泄漏排放、确保BWC、和降低通气阻力这3点是重要的,但是同时满足这3点是困难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日本株式会社,未经马勒日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4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