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气式气固混合曳光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74928.X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0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启;王印;刘雪莉;刘林林;张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2/38 | 分类号: | F42B12/38 |
代理公司: | 西安匠星互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91 | 代理人: | 屠沛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气 式气固 混合 曳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气式气固混合曳光管,解决现有曳光管安全可靠性不高,红外特征信号强度难以调节的不足之处。该曳光管中仅需自携带固体燃料药柱,通过头部的吸气通道吸取空气后喷注到固体燃料表面,在点火器的作用下引燃并持续燃烧,产生的高温燃气经排气管喷出后形成红外特征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目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气式气固混合曳光管,能够实现无人机靶标红外特征信号增强及调控。
背景技术
地空作战军事演习和地空武器装备测试过程中常以靶机或靶弹的红外特征信号为目标源,然而,通常靶机或靶弹的红外特征信号远小于真实敌方武器装备,尤其是当使用低成本电动无人机模拟燃油战斗机时,无人机红外特征更弱,为此,需在无人机上挂装曳光管,从而模拟燃油战斗机的红外特征信号。
中国专利CN208333259U《一种遥控红外拖靶》,公开了一种遥控红外拖靶,该专利设计了一款曳光管,该曳光管主要包括火药柱、点火泡、药柱垫和外壳,具体操作为所述点火炮在所述点火电流作用下迅速燃烧并引燃火药柱;所述药柱垫用于保护所述火药柱;所述火药柱、所述点火泡和所述药柱垫封装在所述外壳内,通过所述火药柱燃烧喷出火焰,从而提供强烈的红外特征信号。
上述专利公开的曳光管以固体火药柱为能源,因固体火药柱中氧化剂与燃料已混合均匀,属于易燃、易爆火工品,因此该以固体火药柱为能源的曳光管在制造、装配、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因静电、撞击等发生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从而威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或损坏靶机,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事故;此外,由于固体火药柱的燃烧过程难以控制,导致曳光管的红外特征信号强度难以按照需求灵活调节,难以满足军事演习或训练及装备测试需求,因此极大的限制了该曳光管的使用范围。
鉴于此,亟需设计一款安全可靠性高、成本低、工作时间长、红外特征信号强度可调的曳光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曳光管安全可靠性不高,红外特征信号强度难以调节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吸气式气固混合曳光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吸气式气固混合曳光管,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同轴密封连接的吸气通道、燃烧室以及排气管;
所述吸气通道沿气流方向设置有第一支架、电机、风扇叶轮以及滤网;
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其输出轴与吸气通道共轴,所述风扇叶轮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电机带动风扇叶轮转动,将空气吸入,此处电机可采用无刷电机,其与靶标的输出接头连接,可由靶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启停以及转速;
所述燃烧室内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支架、点火单元以及燃烧单元;
所述点火单元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用于提供高温点火燃气;
所述燃烧单元沿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绝热层圆管和固体燃料药柱;
所述绝热层圆管外侧与燃烧室间隙配合,内侧与固体燃料药柱过盈配合;
所述固体燃料药柱沿气流方向开设有与燃烧室共轴的第一通孔,即整个固体燃料药柱呈厚壁圆管状;
所述排气管上沿气流方向开设有与燃烧室共轴的第二通孔;
所述电机和点火单元均由标靶提供电能,即由标靶供电控制;
电机启动后,空气被吸入吸气通道,通过滤网和点火单元后进入燃烧室,从而点燃固体燃料并持续燃烧产生高温燃气从排气管喷出形成红外特征信号,所述滤网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异物,延长曳光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通道为回转体结构,材料为铝合金,为了便于吸入空气,其入口呈喇叭状;
吸气通道靠近出口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凸起台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49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